李大將站在一處視野良好的山坡上,指揮若定,有條不紊。
對土壘和城牆外的倭兵,重炮轟了騎兵衝,騎兵衝了重炮轟。
對江邊土壘內的倭兵進行孤立和分割,然後燃起濃煙,阻擋土壘中倭兵的視線,讓倭兵火銃手難以發揮。
對於已經過了江的倭兵,放任不管;對於沒過江的倭兵,用騎兵和火銃往江裡驅趕。
另外派一軍,專門在光熙門這裡進行攻打,牽製襲擾未出城或者剛出城的倭軍,如果出現機會,就拿下光熙門!
雙方加起來有六七萬左右的兵馬,聚集在光熙門到漢江一帶,算是一場兵力密度空前的大戰了。
看著眼前的大場麵,李大將感覺自己的武將生涯達到了巔峰。
戰場漸漸細分成了幾個方麵,站在高處的李大將依然指揮若定、有條不紊!
二三十個縱隊齊齊裝在心裡,一道道命令傳達下去,完全不虛多線操作!
正當這時候,林府家丁二代於忠良快馬趕到,向李如鬆道:“經略公急報!”
李大將問道:“有何急事?莫非林軍門已經殺了那什麼大穀吉繼?”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於忠良稟報道:“大穀吉繼欺瞞我軍,確實已經被斬”
李大將渾不在意的說:“斬就斬了吧!已經無關大局了。”
隨即於忠良繼續說:“用大穀吉繼的屍首在敦義門叫門,倭軍守門大將乃是大穀吉繼的家臣,為換回大穀吉繼屍首,從城門撤走了。”
李大將突然產生了一些不好的預感,連忙追問道:“然後呢?”
於忠良心裡略微於心不忍了一下,答道:“然後,然後經略公率先登城,已經拿下敦義門,數千標營官軍應該已經入城。”
轟!李大將感覺腦中被炸了一下,下意識的問:“先登?”
於忠良回答說:“沒錯,確定以及肯定是先登。”
“啊啊啊!”李大將壯懷激烈,仰天長嘯。
自己在這邊辛辛苦苦殫精竭慮,就是為了讓林經略兵不血刃、輕輕鬆鬆的先登入城嗎?
那倭寇都是二傻子嗎,一具屍首就能換城門?
於忠良連忙對李如鬆左右親兵叫道:“快去召李如柏將軍!”
眾人疑惑不已,你這小年輕是什麼意思?
於忠良趕緊補充說:“經略公有令,若李大提督因為心理原因無法繼續指揮,就請李二將軍代替指揮!”
“不必了!”李大將又被刺激得瞬間清醒過來。
再讓他放棄指揮殲敵的榮耀,沒門!
“欽差大臣”於忠良評估了一下李如鬆的狀態,又道:“經略公還有命令,要求儘可能多抓俘虜。”
“知道了。”李大將冷漠的答應。
而後李大將就像是一個莫得感情的指揮機器,冷漠的繼續指揮戰局。
不多時,又傳來好消息,經略標營數千人抵達光熙門,從城裡進行夾擊。
滯留在光熙門一帶的萬餘倭兵陷入總崩潰,在城門外的查大受趁機攻下了光熙門。
戰局到此,大明天兵的勝勢已經完全不可逆轉,倭兵大都放棄抵抗,向浮橋擁擠過去。
就連那些堅守在土壘裡進行掩護的倭兵,也紛紛棄壘而逃。
浮橋的通過能力終究有限,大批倭兵掉進了還很冰涼的江水裡。
已經撤退到南岸的不到兩萬倭兵害怕天兵通過浮橋繼續追殺,也害怕被北岸潰兵衝垮,於是朝著正在浮橋上的己方倭兵猛烈射擊,阻止潰兵過江。
然後南岸倭兵又趁機摧毀了浮橋,寬闊的漢江把剩下倭兵和大明天兵一起阻隔在了北岸。
看看天色,日頭已經偏西了,戰局基本接近尾聲。
剩下倭兵隻有三種出路,要麼頑抗到底被殺,要麼被驅趕進漢江裡淹沒,要麼成功投降保命。
李大將歎口氣,真是心累啊。
從戰術角度來說,這是一場很完美的大勝,如果沒有偷雞的經略大人,那就更完美了。
將收尾工作交給了二弟李如柏,李大將就詢問道:“經略公何在?”
有最新過來通報情況的經略標兵回答說:“敦義門內西闕。”
然後李大將就帶上親兵,上馬入城去找林經略了。
不為彆的,他就是想要為友情討一個說法。如果不給說法,那就絕交一個月!
等李大將風塵仆仆的趕到西闕,卻見廳內已經擺好了酒席。
林天帥笑嘻嘻的出迎道:“恭喜李兄!賀喜李兄!李兄辛苦了!快請入席!”
李大將倔強的站在門口,瞥著林泰來,問道:“與先登王京相比,何喜之有?”
林天帥絲毫沒有在意李大將的態度,熱情洋溢的說:“恭喜李兄創下當世將官單次指揮戰役規模最大的紀錄!
賀喜李兄成為當世將官裡,單次戰役殲敵人數最多之人!
再次賀喜李兄,還創下了我朝近百年來單次戰役殲敵人數最多的紀錄!
至於是不是近二百年以來的殲敵最多紀錄,還需要查閱一下早年間的典籍記錄。
如此多榮耀加於李兄一身,難道不是天大的喜事?”
李大將:“.”
討要說法的倔強心情不知不覺開始消散了,整個人都懵了。
林泰來繼續熱情洋溢的說:“我方才還特意寫了一組三首詩,專門為你紀功!
你知道的,我這一代詩宗混文壇隻憑借軟硬實力,完全不靠應酬!
所以我很少寫誇讚彆人的詩詞,今日算是為你破例了,助你青史留名啊!”
李大將隻覺得渾身上下都暈乎乎的,下意識說:“給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