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帥又望著島山城後麵的太和江,對麻貴問道:“你說山上有水麼?”
麻貴指著一條通往山城裡的壕溝答道:“從地貌看,這山也不大,本來應當沒有水源。
所以倭寇才會挖掘了這條壕溝,將太和江水引入山城,又在壕溝上麵修建了石壘進行防護。”
林大帥若有所思的說:“這裡地勢同樣很難攻打,不過可以儘力找一些病死的騾馬牲畜,扔到壕溝裡!”
這條汙染水源的毒計在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明顯效果。
但誰知道攻城戰會不會打成長期圍困戰?林大帥也算是進行兩手準備。
親自勘察完島山城的地形後,林泰來看著還有點時間,便下令拉來一門大將軍炮,近距離對島山城進行嘗試性轟擊。
結果效果也不甚理想,因為島山城地勢高,平射打不到城上,打在山體上用處又不大。但若火炮仰角太大,同樣很難瞄準打進城裡。
其實山體本身並不算很高,或許也就百十米,甚至還可能不到。
但這種從山下向山上仰攻的形勢,確實對火炮很不利。
如此林大帥對麻貴歎道:“看來倭寇與我軍打了這麼多場,也打出經驗來了,知道如何儘可能克製我軍優勢。”
麻貴提議說:“西北方向就是鶴城山,可以嘗試將重炮拉到鶴城山上,朝著島山城進行轟擊。
大軍主營就在鶴城山下,回去的時候正好也可以試試看。”
於是林大帥便下令鳴金收兵,今天主要軍事行動結束,清除了倭寇外圍據點,收複了蔚山老城。
等回到主營後,官軍又運了二十門大將軍炮上鶴城山。
而後將這些重炮對準了島山城方向,憑借炮手經驗調整炮口角度後,狠狠轟擊了一陣。
在這個距離,已經看不清楚火炮轟擊的效果,隻能通過島山城上倭軍的反應來判斷。
林大帥和麻總兵都站在高處,仔細對島山城觀望了一番,卻見守城倭軍沒受影響,該乾什麼還是乾什麼。
麻貴收回了目光,開口道:“應該是沒打中島山城內,還要繼續調整炮口。”
這時代火炮的精確度還是比較感人的,一次測試性的射擊,打不中目的地很正常。
於是在調整炮口角度之後,又對島山城進行了一輪轟擊。
這次效果就十分明顯了,卻見島山城上三之丸和二之丸的倭軍像是炸了鍋似的,仿佛沒頭蒼蠅慌亂的跑來跑去。
麻貴滿臉喜色的說:“這次打中了!明日將所有大將軍炮都運上來,炮口依照這個角度齊轟!”
在林大帥的刻意調集之下,此時蔚山這邊重炮約有四百多門,大部分都是大將軍炮,少部分是虎蹲炮,都是車載的,各種彈藥二十多萬斤。
不過林大帥沒有回應麻總兵的話,依然望著島山城沉吟不語。
“還有什麼不妥?”麻貴問道。
林大帥指著遠處的島山城說:“如今倭寇也不是剛剛與天兵交戰的倭寇了,對火炮應該已經有所適應,何至於如此驚慌?”
麻貴茫然,這有什麼問題麼?大帥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林泰來皺著眉頭開口道:“倭人素來狡詐,同時也很善於學習和總結,不能始終以老經驗來看待。
有沒有可能,剛才重炮第一次試射時,其實已經打中了島山城。隻是倭兵故意不動,用以迷惑我們?
而第二次試射並沒有打中島山城,倭兵卻又故意做出驚慌亂跑的模樣,欺騙我們以為打中了?
如果我們上了當,就會一直以第二次試射的角度進行轟擊,其實沒有半點殺傷力。”
麻貴:“.”
隻是簡單粗暴的開炮轟擊而已,還要玩心眼子玩到這種地步嗎?
林大帥指示說:“正式攻城時,先以第一次試射的角度轟擊,看看實際效果再說。
我就不信到了實戰時,倭兵麵對精準的炮火轟擊時,還能全部做到鎮靜自若、紋絲不亂動。”
麻貴先答應了下來,轉而又道:“總而言之,重炮從鶴城山這裡肯定能打到島山城,這是好事。
就是鶴城山上與攻城前線溝通不便,與攻城官軍協同起來比較費力,隻怕一天也打不了幾個輪次。”
林大帥沒有答話,心裡默默的盤算著什麼。
從鶴城山下來的時候,林大帥突然對麻貴說:“老麻啊!你做得很好!彌補了我的疏忽之處!”
麻貴聽到這句話,頓時極其受寵若驚!
向來十分挑剔的林大帥居然這樣直截了當的進行表揚,這是積攢了多少功德才能換來的?
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麻總兵語無倫次的回應說:“如果在下哪裡做的錯了,下次一定繼續!,啊不,如果是哪裡做得好,下次一定改正!”
林大帥又詳細補充道:“我是想說,你收留朝鮮義兵這件事,做的非常好!”
麻總兵發自內心的迷惑不已,前兩天大帥還埋怨自己收留了三千多毫無卵用的朝鮮義兵,今天怎麼就又開口表揚了?
大帥這情緒變化,怎麼如此反複無常?
不過作為一個老軍頭,麻總兵很快就有所猜測,難道想用朝鮮兵當炮灰,去填島山城的通道。
不過以朝鮮兵的戰鬥意誌和水平,麻總兵並不覺得他們具備攻城的能力。
而後又聽到林大帥說:“附近還有沒有朝鮮義兵?暫時一起收了吧,目前也不差這點軍糧。”
而後兩天,大明官軍一直在為攻打島山城進行特彆準備,積極在鶴城山上部署火炮陣地,時不時的進行幾輪試射。
同時官軍又收留了五百多前來投奔的朝鮮義兵,加起來義兵總人數達到了三千七百多人。
據說還有很多渴望投奔大明官軍的義兵,正在趕過來的路上。
雖然林天帥在朝鮮國上層中的形象越來越有爭議,但架不住林天帥手裡有糧。
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春季,隻要被大明官軍收留,就能保證有口飯吃,不至於被餓死。
林天帥把三千七百人分成了四支敢死隊,每隊八百人。
其餘的幾百人則組成了督戰隊,貌似要執行以朝製朝,這反而讓不少朝鮮人感到了放心。
兩日後清晨,大軍飽食過後,以麻貴部在正麵,李如柏部在西麵,合圍島山城。
同時又派標營葉邦榮部,前往太和江上遊警戒和監視,防止西生浦倭軍乘船親來支援。
在規定的時辰,鶴城山上三百門火炮朝著島山城進行了幾輪轟擊。
等炮聲停歇後,大明官軍就從正麵和西麵兩個方向衝上去,進行試探性的攻城。
不得不說,這種倭式山城確實遠比正常的城池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