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被俘虜的這些倭將,都是非常好的籌碼。”
其他人看向天帥,但天帥沒說話,其他人也就先不表態了。
於是小西行長繼續說:“在下可以斷定,用這些被圍困的敵軍為籌碼,與豐臣太閣展開談判,必定能獲取更大的好處!”
李如鬆忍不住問道:“都有什麼好處?”
小西行長舉例說:“最簡單的比如數以十萬計的贖金!這是最基本的,更不要說其他好處。”
聽到這裡,眾將感覺被小西行長的說辭打動了,又齊刷刷的看向林天帥。
天帥慢悠悠的說:“幾十萬贖金那也不夠啊。”
小西行長說:“想要更多,都可以談,畢竟主動權完全在天帥手中,任意開價勒索就是!
敵軍那邊並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餘地,除非他們蠢到寧可全軍覆沒。”
林天帥又道:“但甲山郡那邊的銅礦還需要礦工。”
小西行長說:“挖礦說到底還是為了賺錢,而且是辛苦錢。如果有更便捷的法子,直接去勒索,那利益也不比挖礦差。”
林天帥對眾將問道:“你們以為如何?”
眾將齊聲道:“但憑天帥吩咐!”
林天帥便道:“是否勒索.阿不,是否談判的決定權在朝廷,我們也不能擅自做主。
還是先快馬奏報朝廷,請求朝廷授權再說!
在此之前,仍不可懈怠,依舊要整軍備戰,積極圍困,做好隨時進攻的準備。”
小西行長又提出建議說:“目前敵軍總大將是德川家康,但德川家康大概也沒有得到相關授權。
天帥不妨派人與德川家康初步接洽,讓德川家康心裡有準備,然後放他們一條船回國向太閣請示。”
林天帥點頭道:“可以先接觸著,就讓沈惟敬充當使者,前往倭營去見德川家康。”
之所以不讓小西行長去,是因為上次小西行長充當使者,表現太招人記恨了。
怕再派小西行長過去,會被倭軍忽視使者身份,直接當成叛徒砍了。
次日沈惟敬領命而去,前往釜山去見德川家康。
站在德川家康麵前,沈惟敬直接問道:“你們還有多少軍糧?”
德川家康反問道說:“你作為使者,這樣發問不感到冒犯和失禮嗎?”
沈惟敬答話道:“我隻是想知道,大納言你還有多少時間來自救。否則大限一到,隻能玉石俱焚了。”
德川家康不悅的說:“如果你是為勸降而來,那就請回,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沈惟敬又道:“如今其實勝負已定,再打也隻是徒勞而已,所以你們全軍的出路肯定不在於戰。
不妨做好以談判解決問題的準備,說不定還能找到一條生路。
隻要能答應天帥的條件,那也不一定隻有投降才是生路。”
德川家康沉思良久後說:“此事需要向太閣報告,經太閣同意才可談判。”
沈惟敬答複說:“此乃應有之義,我大明水師可以放行一艘倭船回國。”
然後德川家康說:“我不相信你們這些使者的花言巧語,所以我要親自會見林經略。
直接從林經略口中得知確定信息,然後再向太閣報告。”
可能是上次被小西行長搞出了心理陰影,德川家康現在對於在中間傳話的使者失去了信任,決定去除“中間商”賺差價,直接和天帥本人談談。
不過沈惟敬對此挺無語的,倒不是說德川家康不配,從身份上來說,德川家康和林天帥能算是對等的。
但是,德川家康你確定見了林天帥後,不會產生更大的心理陰影?
你怎麼會以為,天帥比使者更“好說話”?
最後沈惟敬答應了說:“在下可以向天帥轉達大納言的請求,想必天帥也不至於拒絕會見。
不過大納言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值,也許你會發現,還是和使者打交道更愜意,還是在下更為親和。”
而後沈惟敬又帶著德川家康的請求,回到經略幕府行轅。
經過商議後,林天帥與德川家康三日後在金海城外三裡地方會見。
這是德川家康第一次親眼見到傳說中的大明天帥,自己舉起手的高度似乎也不如對方的純身高。站在一起時,自己全身都被籠罩在了對方的陰影中。
於是德川家康徹底理解了,為什麼加藤清正三拳被打死,為什麼本多忠勝、井伊直政一個照麵就被生擒。
不過德川家康的心態很穩,沒有完全被震懾住。因為他見過太多比自己強的人了,早就被磨礪的沒有脾氣了。
所以德川家康還能流利的說話:“聽聞閣下有議和之意”
林天帥立刻打斷了德川家康,不客氣的說:“你要搞清楚一點,這絕對不是議和,你們沒有資格議和。
要談問題隻有一個,你們能用什麼條件來買回自己的性命。”
德川家康也沒在文字遊戲上較真,很務實的問道:“閣下有什麼條件?”
林天帥開口道:“第一個最基礎的條件就是,倭國支付給我大明三百萬石米作為賠償!”
德川家康愣住了,他本來有預感林天帥會獅子大開口,但還是沒想到開這麼大!
德川家康回過神來後,問道:“這個石,是你們大明的石?”
林天帥理所當然的說:“為了讓你們方便統計,當然是用你們倭國度量衡了!所以這裡用的石是你們倭石!”
一倭石大米重量可能是明石的一點五倍.傻子這時才用明石。
德川大納言被乾沉默了,倭國名義總石高大約在一千八百萬多,加上被隱瞞的實際在兩千萬多。
三百萬石大米,約等於倭國全國年產量的七分之一,這怎麼可能賠的起?
德川家康無奈的說:“閣下說出這樣的數字,實在是毫無誠意。”
林天帥冷哼道:“難道你以為本帥是信口開河?賠償三百萬石這個數字,是經過精心計算才得到的,完全有理有據!
如果不信,本帥現在就可以與你對對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