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沈珫說:“你接替我,升為禮部主客司郎中。”
對王士騏說:“柯挺將接替我升為兵部通信司本司郎中,而你則可以升為員外郎。”
聽到這裡,眾人似乎才理解,林泰來一直身兼數職,原來是為了幫他們占住坑位,等他們熬夠資曆接班!
感動,實在太感動了,不敢不感動!有這樣的領袖,真乃全體社員之福氣也!
最後林泰來說:“當然我也不是徹底辭職,我將仍舊保留翰林院侍讀的職務,並且準備出任兵部通信司江南行司的郎中。”
王天官淡淡的說:“知道了。”
眾人也才明白,今日王天官為何列席。這樣大範圍的人事布局,必須要天官全力配合。
十月底,京城的天氣已經寒冷了,但是依然舉行了獻俘大典。
有了前年的經驗,這次朝廷準備獻俘禮就從容嫻熟了許多。
甚至連主角都沒變,還是萬曆皇帝,不會有人以為獻俘禮的主角是林泰來吧?
在數百樂舞生的凱歌聲中,文武百官在午門下列班,萬曆皇帝登上午門五鳳樓,接受朝賀。
時隔兩年後,文武百官又一次看到皇帝了。
林泰來又一次打破了慣例,站在午門下高聲向皇帝奏報戰果,按製度這本該是兵部尚書的工作。
然後象征性的一百名倭寇俘虜被帶到午門前,接受大明的審判。
當然這一百名俘虜也不是隨便選的,都是足輕組頭之類的角色,算是最低級武將。
普通足輕倭兵上不了台麵,而高級點的倭將又都拿去換銀子了,所以隻能挑選這種“足輕組頭”級彆的倭寇來充場麵了。
刑部尚書陳於陛上前,代表朝廷宣布了對這批屬於“最窮凶極惡死硬分子”倭寇的判罰結果——立即處斬,並且請求皇帝批準。
獻俘禮就是這樣的,這些象征性被拉到午門的俘虜,統統都要殺掉,以震懾四方。
不過午門上的萬曆皇帝這次麵對處斬請求,卻稍稍猶豫了片刻,沒有像上次獻俘那樣痛快響應。
每個俘虜送去銅山,平均每年可以給自己創造四兩白銀利潤,一百人一年就是四百兩
最後萬曆皇帝既牙疼也心疼的下旨道:“拿去!”
兩側的錦衣衛官一個接一個的傳話,傳到午門下,繼續由上千站班的大漢將軍喊話。
隨即這一百名倭寇被推出皇城,經由長安右門遊街示眾後押往西市,斬首示眾。
獻俘禮結束後,朝臣開始為今年工作收尾。
反正皇帝不上朝不祭祀,各種歲尾年初的典禮大加簡化,大家全都輕鬆。
再加上林泰來這次回朝後也不惹是生非,朝廷亂象起碼能少一半。
當朝臣以為朝廷將會太平無事一段時間時,新貴林泰來突然上疏,請求辭去所有兼職,並且告假回鄉探親。
朝堂為之震動,沒人想到以林泰來之權力欲,這次突然就“退讓”了。
在大部分人看起來,林泰來此舉似乎有種“隱退”的意味。莫非功高之後,就想急流勇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