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是萬曆二十二年下半年,京師朝堂上的國本議題忽然又熱了起來。
新上任的禮部尚書趙用賢上疏,請求冊立東宮。
首輔趙誌皋看到這情況,心裡不太有底,以密信詢問在蘇州安居的林泰來。
當密信抵達蘇州的時候,林泰來正站在院中,仔細察看幾條藤蔓,仿佛觀摩什麼珍寶似的。
一群妻妾兒女站在旁邊莫名其妙,本來說好今天一起出門秋遊,但林泰來突然收到了這幾根藤蔓,然後就不走了。
說起這幾條帶著沙土一起送來的藤蔓,來頭倒是不小,乃是林泰來一手提拔的福建按察使徐貞明送過來的。
據說林泰來派徐貞明去福建做官,主要有兩項任務,一項是海貿,另一項就是尋找一種植物。
察看完畢後,林泰來心滿意足的說:“終於看到了番薯藤啊。”
從福建趕過來的徐貞明家仆介紹說:“我家老爺在福建全省搜羅了幾年,才尋找到番薯這個作物。
大概就在近年,有福建鄉人在呂宋見到此物產量甚大,便將番薯藤偷偷從呂宋帶回福建,並且開始種植。”
林泰來大加讚賞道:“好物產!應當快速推廣,尤其該在北方推廣。
雖不能長期當主食吃,但仍可大為緩解糧食壓力。
待我先以通信司江南行司的名義,獻給皇上!”
門客錢世揚見林泰來還沒出門,就來稟報說:“馮夢龍求見。”
老蘇州人都知道,林侯爺在“學術”方麵有兩個名義上的弟子。
一個是蘇州文藝半壁江山文家的未來希望文震孟,另一個是林氏集團首席醫士馮太醫的兒子馮夢龍,今年都是二十一歲。
林泰來隻得又暫時推遲了出門時間,在大門好奇的對馮夢龍問道:“今日怎麼突然來見我?”
馮夢龍訥訥的答道:“馬上要啟程去南京參加今年秋闈,特來辭彆”
林泰來不由得心生感慨說:“不知不覺又到了鄉試之年了嗎?我兩次南京打拚鄉試的過往,仿佛還曆曆在目啊。”
馮夢龍有點不好意思的問道:“老師知道本次南直隸秋闈的主考官是誰嗎?”
林泰來沒好氣的說:“三年前你若來這樣問我,何至於今年還要去參加鄉試!”
馮夢龍說:“三年前想著憑自己本事試試看若老師知道今年主考官是誰,就要煩請老師寫封信。”
林泰來答道:“我不知道!我人在蘇州,哪裡知道京城會派誰去南京?”
馮夢龍有點失望,看來這次還是幫不上忙了?
隨即又聽到林泰來說:“不過我還是可以寫信,你拿著我的書信去南京就行!”
馮夢龍愕然道:“老師不知道主考官是誰,怎麼寫信?”
林泰來傲然道:“按照朝廷法度,兩京鄉試主考官必定從六品以上詞臣中選擇。
反正我的書信不寫收信人,無論是誰來當主考,你隻管把我的書信給他就行!”
馮夢龍:“.”
他這樣的底層出身做題青年,對頂級權勢的影響力真是一無所知。
隨後又想起什麼,馮夢龍又道:“主考官抵達南京後,會立刻鎖入貢院,外人完全接觸不到,如何送信?”
林泰來耐心指點說:“貢院都是從南京各衛抽調官軍看守,所以你先去拜訪魏國公,讓魏國公幫忙把我的書信捎進貢院!”
馮夢龍恍然大悟,千恩萬謝的拜彆而去。
林泰來看著馮夢龍的背影,忽而若有所思,自己這些手法以後不會被寫進話本裡吧?
等晚上遊玩回來後,白秘書便來請示說:“如何給首輔擬回信?”
林泰來隨口指示道:“說說江南今年收成大概不錯,其他就不必提了!”
趙首輔看到回信內容後,自然就明白了,靜觀其變隨大流,不用當出頭鳥的意思。
對陣雙方是急需恢複聲勢的清流黨人和萬曆皇帝,咱們林黨隻管看熱鬨。
隨即禮部尚書趙用賢充分發揮出炮灰的作用,連上八封奏疏請求立儲。
這樣直接把國本之爭推向了高潮,也是時隔兩三年後的又一次新高潮。
萬曆皇帝意料之中的大怒,將禮部尚書趙用賢罷免。於是趙用賢“功成身退”,徹底離開了朝堂。
而後禮部郎中於孔兼、工部郎中嶽元聲、刑科給事中王如堅、禮科給事中張貞觀、兵科給事許弘綱、光祿丞朱維京等官員紛紛上疏,聲援趙用賢並請求立儲。
內閣也被逼的沒法,隨大流請皇帝冊立東宮。
萬曆皇帝回應道:“昨讀《皇明祖訓》,祖製立嫡不立庶。
今皇子皆庶也,而皇後年尚少,今後倘若有出當如何?
可將皇子三人並封王,數年後若皇後無出,再行冊立。”
又是先“三王並封”,然後再看皇後生不生嫡子這種老調重彈的話。
大臣們都知道,萬曆皇帝根本不親近皇後,皇後哪有機會生嫡子?
所以“先把庶子都封王,而後再看是否會有嫡子”這種說法,其實就是糊弄人和拖延時間。
嶽飛十八世孫、工部郎中嶽元聲上疏反對說:“陛下欲引親王入繼之文,為立儲之例乎?”
這意思就是,陛下好端端的不直接立兒子為太子,卻先讓兒子當親王,以後再由親王立為太子,難道要引用皇家大宗絕嗣,小宗親王入繼的條例嗎?
就這麼一句陰陽怪氣的話,把萬曆皇帝整得大破防!
直接下旨要將嶽元聲等三人充軍戍邊,在群臣勸說之下才改為了罷官。
一直吵到了十一月,萬曆皇帝在寢宮暖閣召見首輔趙誌皋。
“若林泰來在朝,彼輩安敢如此肆意欺天!”萬曆皇帝對首輔說。
這裡沒有彆人,皇帝說話就很隨意。
但以趙誌皋的性格,卻不可能跟著放飛自我,中規中矩的說:“陛下還是早定國本,以安中外人心。”
萬曆皇帝也被搞得很疲憊,眼看著皇子年紀漸長了,拖延借口越來越難找了。
便無奈的說:“先生可去向外朝宣示,明年開春後,使皇子出閣聽講。”
趙誌皋大喜道:“陛下聖明。”
先讓皇長子出閣學習,也算是一種隱形的地位確立了。
事情總要一步一步的解決,執拗的皇帝能開始讓步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