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沒有完全懂,但是我會按照爵爺說的去做,我願意選擇相信爵爺!”
農業製度,在南國之前,上千年,祖祖輩輩,曆朝曆代,都是按照這個製度施行的。
這種觀念,已經刻在南國每個人的骨子裡,又豈是聽了趙小甲幾句話,就可以改變自己骨子裡麵的東西的。
但是就是因為,說這話的是趙小甲,出於對趙小甲的信任,黃才子願意陪趙小甲賭一把。
再說,封地是人家的,人家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就算再怎麼折騰,總不可能比以前嚴家造成的局麵還要嚴重。
還有一點,折騰商業,總比折騰農業要好。
現在天安縣的耕地,已經馬上就要耕種完成了。
隻要莊稼長出來,而且還沒有稅收,再怎麼著,今年全縣的人,應該能夠吃飽飯,這就已經足夠了。
這也算給全縣兜了一個底,萬一趙小甲要是成功了呢,那麼天安縣,又將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
趙小甲此人,黃才子覺得自己看不透,每次在沒有任何人看好他的情況下,最後他總能奇跡般的獲勝。
這樣的人做事,雖然看起來不符合常理,但是他們自己心中,肯定是譜的。
而對於趙小甲來說,要想天安縣富起來,走發展農業的道路,肯定是不行的。
趙小甲前朝的經驗告訴趙小甲,小農經濟,頂多隻會讓老百姓吃飽,那已經是最大的富足了。
儘管是那樣,還是有很多朝代,老百姓依然吃不飽。
所以純粹依靠農業經濟,想要老百姓富起來,那肯定是癡人說夢。
現在,既然自己有這個條件,趙小甲就想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南國太大,趙小甲管不了。
但是天安縣,既然南皇封給了自己做封地,不管是為了自己多賺些銀子也好,還是考慮到,像天安縣的那些老百姓吃不上飯也好,趙小甲覺得,自己都應該,做點什麼。
從農業製度,轉變成市場製度,這個跨度太大。
但是自己前世的經驗證明,這種製度是成功的。
成功的經驗,為什麼不用來學習呢。
不收農戶的稅,頂多隻能讓農戶吃飽。
隻有大力發展市場經濟,才能讓百姓富起來,才能讓天安縣富起來。
趙小甲也不確定,這種製度,能不能在天安縣成功。
但是總得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趙小甲覺得,自己不來做吃螃蟹的人,估計也不會有其他人了。
本來在西北的時候,趙小甲就想建議楚勝男這樣做。
但是西北太大了,而且那時候,自己雖然和楚勝男關係好,但還不是夫妻,一旦失敗,連累的,可不就是楚勝男一個人了。
現在自己有了封地,而且自己這個封地,已經亂的不成樣子了,剛好給了自己試驗的機會。
所以趙小甲,才想著,試一下,哪怕最後是失敗。
“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大乾一場,你也放心大膽的乾,出了什麼事兒,我給你頂著!
需要什麼幫助,可以隨時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