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景的勸阻下,楊誌軍最終還是放棄了把密言青銅器送給他的想法,不過他還是覺得自己家不懂,擔心保護不好,想著找個機會上交國家算了。
陳景知道他這想法,乾脆說著:“楊大哥,這樣,你先把這件青銅器好好保留著,我以後想創辦一家私立博物館,到時候你可以把這件青銅器放到我的博物館裡展覽,我還能每年給你們一些租借展覽的費用。”
雖說密言青銅器對陳景最重要的是其上關於懸黎所在的記載,但其本身其實也具備不小的學術研究價值。
畢竟其上有八卦圖以及金文,整體製作的水準在當時也算得上非常不錯了,無疑是能達到館藏級彆的文物,甚至級彆還不會太低。
至於青銅器不能買賣啥的。
租借,又不是買賣,對吧?
楊誌軍聞言還沒來得及說什麼,李萍倒是眼前一亮:“陳兄弟,一年能有多少錢?”
陳景笑了笑:“可能不會太多,不過肯定比一麵錦旗和五百塊錢多就是了。”
“那陳兄弟,咱們就說定了哈,等你創辦了博物館,一定記得給我們打電話。”李萍高興的說著。
楊誌軍也點頭應了下來,他也覺得這樣處理是最好的了。
…………
陳景並沒有在楊誌軍家多待,謝絕了對方的再三挽留,開始趕回昌城。
懸黎藏匿地點已知,他要準備全力去找尋了。
到了江縣坐上高鐵往慶城而去,在路上的時候,陳景就先在手機上查詢起了招搖山的資料來。
然後他就頗為驚詫的發現,網上居然就能查到有關招搖山的資料,隻不過這招搖山並不是現如今的那座名山,而是出現在華、夏三大奇書之一《山海經》中的山!
招搖山,是《山海經》中《南山經篇》中所記載的第一山。
原文中所載:“南山經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饑。有木焉……有獸焉,……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這《山海經》共有一十八卷,約三萬一千字,主要由《山經》與《海經》兩部分組成,並又分為四大部分,分彆為‘五藏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大荒經’。
其中這五藏山經又依次細分為‘南、西、北、東、中山經篇章’。
而招搖山是《南山經篇》中記載的第一座山,故而又有‘山海經第一山’的說法。
能作為華、夏三大奇書之一,同《易經》《黃帝內經》並列,《山海經》確實極其不凡和玄奇。
其上一些看來玄幻的記載,實際上不少在現如今都能找到類似的事物存在。
其中招搖山也有學者考據和推斷過其到底是哪座山,現在大概有四種說法,一是現如今的岷山;二是雅魯藏布江源頭的狼阡喀巴布山;三是粵省連縣,四則是桂省興安縣的貓兒山。
其中,認為招搖山是桂省貓兒山的學者較多。
因為貓兒山海拔兩千一百多米米,是桂省乃至華南地區的第一高峰,山中及附近一帶以產桂著稱,這些特點相較來說都比較符合《山海經》中對於招搖山的描寫。
“貓兒山的可能性最大嗎?”陳景看著相關資料,目中帶著思索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