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景,你確定是明朝官窯的瓷器嗎?”
陳景回道:“確定,等我回去給您瞧瞧,您就知道了。”
“看照片確實不像是贗品,至於是不是官窯的,我還確實要看看實物才能下判斷。”陳教授先這麼回了句,再接著解答了陳景的疑問。
“明朝的官窯瓷器也不是全都有著年號款識的,其一是永樂以前的官窯瓷器是沒有年號款識的,其二永樂之後的洪熙、正統、景泰、天順、泰昌五個時期的官窯瓷器也是沒有年號款識。”
稍頓,陳教授又繼續回複著:“永樂之前的建文和洪武時期是因為還不流行年號款識這東西,而永樂之後的五個時期具體為什麼沒有年號款識,現在學術界也說不清楚,有說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原因的,也有其他說法的。”
“但不論如何,至少目前為止是還沒有發現過洪熙、正統、景泰、天順、泰昌這五個時期的年號款識瓷器的,據說民間曾經出現過景泰、天順兩個時期的官窯款識,但我的看法是那些應該都是民國和近現代的一些騙子以贗品假冒明朝漏缺的年號款識來謀取暴利的。”
陳景看到自家師父發來的這些回複,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那大笠式碗剛好就是明朝沒有年號款識的幾個帝號時期之一的天順年,所以才沒有年號款識。
這麼看來的話,也得虧是天順年間的了,不然的話也輪不到陳景來撿漏,估計早就被人看出端倪從崔鵬雲手裡以極低的價格買走了。
當然也不一定,崔鵬雲是在網上找人幫忙鑒定的,要麼是視頻要麼剛才是發的圖片,而且又不隻是鑒定大笠式碗一件,鑒定眼力稍微差點,就算帶有年號款識,打眼的可能性也不小。
這時,陳教授又發了信息過來:“是你在長安撿漏的?”
陳景自是老老實實的道:“是啊師父,您徒弟我運氣一直很好的。”
“除了那大笠式瓷碗呢,還有什麼收獲嗎?”陳教授又問著。
“等我回來再和師父您說。”陳景故意賣了個關子,他還挺想給自家師父一個驚喜的。
又和陳教授聊了幾句後,陳景才放下了手機,看向了隨著時間推移,表情越發凝重和難以置信的邵德,心下不免有幾分好笑。
昌城,陳教授家。
陳教授也放下了手機,想到自家徒弟剛才發的信息,喝了口茶後,眼裡帶著幾分期待的自語了句:“也不知道小景找到砥厄沒有,他運氣一直極好,萬一就找到了呢。”
稍頓,他又搖了搖頭,好笑道:“應該不可能,就長安這麼一個線索,想要找到難如登天。”
就算陳教授對自家徒弟在發現文物這點非常自信,但這會兒也不認為陳景有可能找到砥厄,畢竟不考慮鑒寶神眼觸發的線索,找尋到的幾率確實是太小了。
長安。
“咕嚕……”
邵德有些粗魯的吞咽了口唾沫,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手中的大笠式碗放回了防護盒子中,臉上已滿是難以置信的神色了。
“邵叔,怎麼樣?”陳景樂嗬嗬的問。
邵德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防護盒子中的大笠式碗,帶著震驚,難以置信,懵逼的情緒組織了好半晌語言,最終憋出了一句。
“我真的差點沒坐穩!”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