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回過神來,目光自然而然的看向了不遠處那地攤上的銅牛首尊。
如此精美的銅器,按理說那地攤攤主應該也能知曉其價值才是,可既然鑒寶神眼都自動鑒定了,就說明其肯定是具備撿漏價值的。
對此,陳景自然不會不相信鑒寶神眼。
“怎麼了小景?”這時,趙正見著陳景站在原地,不由得疑惑問著。
陳景應道:“看到一件不錯的東西。”
趙正一愣,下意識道:“漏?”
“還得再看看。”陳景應了聲,隨即徑直走向了那銅牛首尊的地攤前,趙正自是跟在他身後。
這地攤攤主是個六十歲左右的大爺,穿著中山裝,看賣相倒是像個鑒定高手似的,不過實際上肯定不是,不然也不會在這裡擺地攤了。
當然了,在這裡擺地攤可能隻是興趣愛好,但那銅牛首尊具備撿漏價值這點,卻是實實在在的說明了他的鑒定眼力應該不會太厲害。
“大爺,生意如何啊?”陳景蹲下後,先隨口問著。
那大爺笑了笑,道:“還行,小夥子你看中了什麼物件?價格好商量。”
趙正此時也蹲了下來,同樣笑著開口說道:“老哥,你這歲數不在家裡頤養天年,還出來忙活呢。”
大爺應道:“嗨,在家也沒什麼事兒,出來賺點外快,也能活動活動身子骨。”
“是嘛,那也不錯。”
聊了兩句,陳景細看了幾眼地攤上的各式物件後,才伸出雙手小心的將那銅牛首尊拿了起來。
見著陳景拿起銅牛首尊,趙正眼中閃過好奇,也稍稍湊近看了起來。
大爺見狀,也說著:“小夥子,你這眼光不錯啊,我地攤上,這銅牛首尊算是價值最好的那一檔次了。”
“哦?怎麼說?”陳景饒有興趣的問著。
大爺應聲:“這可是仿西周中晚期的青銅重器‘頌壺’製作而成的,整體非常精美,雖說是仿品,但藝術性可不差,這‘頌壺’你們應該是知道的吧?”
陳景點了點頭,應聲:“嗯,知道。”
頌壺,是很著名的文物,乃是西周時期的,因為製作它的人叫作‘頌’而得名。
而頌壺一共有兩件,一件有蓋,一件無蓋,其中無蓋的那件就收藏於在國家博物館中呢,而有蓋的那件則收藏於海峽對岸的故宮博物院中。
“既然知道,那你們應該也知曉它的價值了,那可算是國寶級彆的文物啊,它的仿品自然是不差的,就像我這件銅牛首尊,無論是收藏還是當作自家擺件,那都是非常不錯的。”
聽到大爺這麼說,陳景心裡也知道了為何銅牛首尊明明看起來就不錯,還具備撿漏價值呢。
原因很簡單,這大爺雖然看出了這銅牛首尊是‘頌壺’的仿品,卻以為是現代或是近代的仿品,而沒有看出它其實是明朝時期的仿品。
這時期的不同,其中價值的差距可也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