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很清楚,他的屬下都可以和地方大族關係鬨僵,但曹昂本人不行。
為了保證琅琊國的穩定,曹昂在琅琊國留了近萬人馬,除了樂進手中兩千郡兵,曹昂又將手中徐州五郡的三千琅琊郡兵交給杜畿,以監管屯田各部。
琅琊的屯兵都是之前的盜匪改編的,道德水平低的可憐。若是沒有大軍壓著,曹昂可不放心。
曹昂的親兵六部,曹昂留下辛錯的中部鎮守即丘,監視南麵的陶謙;又命陳調率領後部,坐鎮莒縣,保障大軍糧道。
有這上萬軍隊,不管是誰來,郭嘉都能穩住局麵,撐到曹昂回歸之時。
安排好琅琊國諸事,曹昂率領其餘人馬北上。
此時曹昂手中除了親軍四部,還有陷陣、積弩、厲鋒、折衝四部,兵力接近兩萬人。
隨著曹昂鋪的攤子越來越大,手中的兵力也捉襟見肘起來。為了補充兵力,曹昂不得不就地征召部隊。
泰山郡是北方重要的兵源地,泰山弩兵,冠絕一時。
若是可能,曹昂絕對願意征兵萬人,儘配強弩,使之如秦軍一般,成為騎兵克星。不過曹昂可不像袁紹那般,到處有人給糧食,所以曹昂根本無力走暴兵流,短期內隻得以精兵為主,控製兵力。
曹昂一共征募了泰山兵三千,分作六曲,其中五曲設積弩部,以曹昂的心腹曹青為軍司馬。
而剩下的一曲,編入親軍營。
除此之外,曹昂又重新整合了手中的徐州五郡郡兵。
雖然這些郡兵戰力一般,但跟著打了琅琊一仗,也算有些磨煉,全部充作輔兵,著實是浪費了。
九千郡兵,分給杜畿三千兵,再去掉損耗,還有選入親兵營的精銳,剩下五千人,被曹昂整編之後,分作厲鋒、折衝二部。
其中厲鋒部以彭城郡士兵為主,而折衝部以廣陵郡士兵為主。
兩部各轄五曲,這是大漢標準的編製。
大漢部曲製,以邊軍為例,每曲五百人,相當於後世的營,每部兩千五百人,相當於後世的團。這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編製,曹昂此時並不準備大動乾戈,也不準備使用後世的三三製。
這個時代習慣二五製,有他必然的原因,盲目模仿後世,反而過猶不及。
而二部分彆有苦蝤之子慶豐和曹昂的親衛將領曹彥二人擔任軍司馬。
不過兩部戰力,暫時還不值得信任,基本上擔任綏靖地方的責任,需要長期磨練。
九月八日,曹昂部主力從開陽出發,一路向北,很快到達姑幕縣治今山東省安丘市石南埠子鎮石埠子村)。
這裡已經是琅琊國的最北麵,西漢琅琊都尉的治所便是這裡。
青州黃巾若是南下,第一站便是姑幕。
姑幕縣長是李嚴,被曹昂提前安排於此,經營地方。
此時的姑幕,人煙稀少,民生凋敝,哪怕李嚴來了三個月也隻能維持路麵
曹昂入城之後,便第一時間接見了李嚴,據李嚴回報,此時在北海郡南部高密縣治今山東省高密市西南前田莊)等地,已經聚集了六七股黃巾賊匪,以大盜司馬俱為首,正準備南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