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如此乾脆利落,弄得陶謙都有些不知所措。
陶謙很清楚,曹昂擔任徐州牧之後,整個徐州更沒有他的生存空間。想當初他不過是徐州刺史,就壓製的東海相劉馗戰戰兢兢,跟個小媳婦一般,今日換了曹昂,他還能有好日子過。
憑何要受曹昂的委屈?
陶謙猶豫再三,最終決定從曹昂手中奪了這個徐州牧的位置。雖說曹昂是名將,可一個乳臭未乾的黃毛小子,憑什麼抵得上自己百戰餘生的丹陽兵。
既決定和曹昂撕破臉,陶謙便決定突襲郯縣。
陶謙雖狂,可能力卻不差,也是在邊地久經磨礪的人。他很清楚郯縣的重要性,曹昂得郯縣他就隻能西逃,而他得郯縣,曹昂則隻能困守琅琊。
其實曹昂和陶謙幾乎是同時得到的消息,隻是陶謙離著郯縣近,這才比先趕到的郯縣。
郯縣畢竟是州府所在,也算陶謙半個老巢。
陶謙很清楚,郯縣的防禦,非一般城池可比,他若是久攻城池,一年半載也未必能成,更何況北麵還有曹昂的主力隨時來援。
所以此戰必須儘快破城,不給曹昂反應的時間。
於是陶謙命令麾下兵卒一部,扮作曹家等一些投靠陶謙家族的僮仆、私兵,潛入城中;又命人回城之後,集中刺史府所有的力量。
今日一早,陶謙派入城中的軍隊突然向西門出擊,趁著守軍不備,立時便攻下了西門。
而順著打開的通道,陶謙的軍隊紛紛而至,進入城中。
若是正常情況,一場攻城戰到這種程度,基本上就算是結束了。中國古代不能說不存在巷戰,但是憑借巷戰而得勝的,除了高句麗與大隋的平壤之戰,估計也沒有其他了。
而平壤之戰,也是高句麗主動引隋軍入城,這一次卻是內外夾攻破城,如此局麵,白起來了也無法挽回。
但守城的王錡不信。
王錡是曹昂的騎射師傅兼首任馬夫,今年已經四十一歲。雖說隻是個功曹,卻控製著東海國的兵權,是東海國的三號人物。
王錡手中有三千軍隊,都是曹昂給的郡兵。東海國原有兩千郡兵,但儘被陶謙吞並了。
這三千人馬,此時在城中的有半數,其餘郡兵,分散在東部幾縣剿賊。
陶謙軍入城之時,王錡正在軍營,聽聞城中生亂,他立時一驚,便集合部隊,前往西門平叛。
一千多人馬,分去四門、郡府、武庫守兵,王錡手中不過幾百人。
王錡剛開始隻以為是賊亂,後來聽到陶謙入城的消息,更是驚了。不過王錡到底是個老將,他很清楚,陶謙手中兵馬眾多,一旦入城,僅靠他這數百人,肯定不可能將其趕出城去。
王錡也同樣知曉郯縣的重要性,丟失不得,他深吸一口氣,決定不去西門,而是趕往北門。
隻有守住一座城門,郯縣就不算丟。
王錡一邊派人前往開陽送信,一邊命城中各部,各自為戰,儘可能地爭取時間。
王錡很清楚,從郯縣到開陽不過百餘裡,一來一去,曹昂的騎兵部隊明天這個時候就能趕到,所以他隻要撐住十二個時辰,這仗就不算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