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宮人都是張讓身邊的人。
中常侍之亂時,張讓劫持天子,欲逃出宮去。他當時準備用天子作籌碼,又擔心隻憑一個天子不得用,便打起了傳國玉璽的主意。
他帶著天子逃往黃河,卻將傳國玉璽派作另一路,由張讓的對食帶著前往甄宮潛藏起來,便是那個年老的宮女。
可惜如此安排也沒救張讓一命。
張讓死後,宮內外宦者也沒能幸免,不過這老宮人年紀大了,又隻是個宮人,雖是張讓對食但外人多不知,因此活了下來。
那年輕宮人是此人在宮中的養女,得知其秘密。
其實自張讓死後,二人便不知該如何處置傳國玉璽,想獻給朝廷,又恐人追究舊罪。我便勸此人將傳國玉璽獻給曹公,這宮人倒也答應了。
於是我們輾轉波折,這才到了彭城。”
聽了馮楷的話,曹昂點點頭。從馮楷所言的內容來看,基本沒有什麼漏洞,曹昂暫且相信了此事。
隻是到底是不是傳國玉璽,曹昂並不能確定。
畢竟馮楷之言,一麵之詞,甚至他本人也未必識得此物。
於是曹昂便言道:“此物現在何處?”
馮楷連忙說道:“在那女子身上。”
曹昂立刻讓人去帶此人。
過了沒多久,這宮人便被帶來。此女年紀不過十七八,因為已經洗漱更衣,倒是能看清誌榮綽約,媚媚清揚的模樣。
此女膽子並不小,見到曹昂還能完整回話。聽到曹昂的問話,便從腰間解下一個兜囊,打開之後,露出一個匣子。
此女向曹昂舉起匣子,曹昂並沒有接,而是讓周倉上前接了,然後打開。
曹昂離著老遠,便看到傳國玉璽的模樣。
曹昂沒有讓周倉送過來,而是讓人拿來印泥,然後在紙上拓出印章字樣來。曹昂得的聖旨也不少,對字樣也甚是熟悉。
周倉拓印好印章字樣,送到曹昂麵前,果然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而且底腳處有著明顯的參差紋理,一看便是修補模樣。
西漢末年,因天子年幼,玉璽掌握在太皇太後王政君手中。王莽篡漢之時,命其堂弟王舜來索要,王政君滿是悲憤,可又不得不交出,便擲璽於地,破其一角。而之後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摔碎的紋理乃是不可複製的,所以單看此處,與舊日模樣比對,曹昂便能確認,這是真的傳國玉璽。
曹昂讓周倉將玉璽拿過來,他拿在手中把玩,心中則不住地感歎,誰能想到,他這個討董的混子,反倒是先得了傳國玉璽。
若是袁紹、袁術等人知之,情何以堪。
隻是這玉璽雖珍貴,可不好拿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