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說過,‘稼穡十倍利,經商百倍利,破人之國者乾倍萬倍利’。
咱們憑什麼將這百倍乾倍的利讓波斯人、大秦人、身毒人給掙了,沒有這個道理。”
曹昂說完,看向郭嘉。
郭嘉猶猶豫豫,這才說道:“明公,立國之本,在農耕,在教化。商賈之道,亡國之策也。”
曹昂很清楚眾人的擔心,大家不是不懂經商富民的道理,可是對於農耕社會來說,農業可以使百姓穩定下來,這是百倍、乾倍的利益都換不來的。
眾人都怕曹昂走了邪魔外道。
“諸位多慮矣!”
“有土地才能有糧食,有糧食才能有人口,有人口才能有賦稅,有賦稅才能強國家。這是一國之本,我比諸位都清楚。
可是咱們缺錢,往後戰爭越來越大,這錢需要的也越來越多。不想盤剝百姓,就必須想其他的辦法。
海貿便是一個大利之事。
諸位且放心。我並不會在國內推廣商事,而是以國家的形式,組織大批的船隊與蠻夷互市、榷商,以補貼國用。
所以並不會影響國內的農業生產,隻是讓國庫充足一些。
剛才漢宗說得有一條不對,我泱泱中華,雖然物產豐饒,可也不是什麼都有。比如香料、胡椒,金銀銅鐵之物,還有珊瑚、琥珀、珠璣、琅玕這些珠寶和一些玻璃工藝品,甚至蠻夷之人的先進技術。
就說航海,從大秦走海上可以來大漢,可咱們大漢可以橫渡萬裡,遠涉重洋去跟人家通商嗎?
這意味著什麼,人家隨時可以來打你,你卻做不到。
比不過人家的就要學習,故步自封,墨守成規,就會被淘汰。”
這個年代,還是對外開放的時代,國人吸收國外先進文化的能力很強,否則也不會有各種文化交流。
在不影響農業發展,不會影響民心安定的情況下,誰不想多掙些錢。
“《河圖》中說,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昂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弇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正北曰玄州,東北曰鹹州,正東曰陽州揚州)。
我中華之地為人皇中州,長城以外,胡虜之地,或為玄州,可除了這二州,其他地方又是哪裡。
鄒衍也有大小九州之說,這種說法是對是錯,我不知道。可是也能說明,天下很大,超乎諸位的想象。
我對這方天地,並無野心。可很多事情,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或許更為合適。
諸位,這不是一個獨善其身的時代。我們不去認識世界,或許有一天會被世界倒逼著睜開眼。
所以海貿之事,說小是為了利,說大,是為了中華大地的乾秋萬代。”
【作者題外話】:注:這些古國名均無法確定,各種說法都有,有一種說法乃是環遊世界的地圖。光是這一句“自黃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在海上走了八個月,感覺除了橫渡大洋,沒法解釋。整條路線加起來走了22個月,鄭和時期的帆船順風最快時速達40乾米每小時,漢代肯定比不了。假設一天行一百裡,22個月也接近7萬裡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