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提完這一句,不再說話,而曹昂則盤算著此中利弊。
過了一會,曹昂看向班英和郭嘉道:“公玉、奉孝,你二人如何看子揚的建議。”
班英聽了,立刻說道:“子揚此言有理。我軍雖不動兵,可大將軍在北方名聲遐邇,威鎮塞外,料幽州土豪得大將軍之命,必當百鳥朝鳳,欣然相從。”
這時郭嘉也說道:“可以一試,我也認為公孫瓚不是那麼容易敗亡的,所以此策若是不行,也可及時調整。”
其餘眾人,也多是附和。
曹昂見狀,忍不住笑道:“看來你們都準備覆滅公孫瓚啊!”
郭嘉聽後又言道:“公孫瓚覆亡,乃是必然之事,不管我們做與不做,都改不了公孫瓚的結局。不過我軍若是能整合幽州力量,這公孫瓚的什麼時候亡,怎麼亡,反倒是一件可以商量的事。”
在郭嘉看來,雖然眾人打著討伐公孫瓚的旗號,可是徐州摻和其中,反倒能給公孫瓚放水,搞不好還能反坑了袁紹。
幽州、徐州相隔數乾裡,曹昂也沒有太多神來之筆安排幽州事,於是劉曄的方策基本通過。
不過定策容易,真正實施便難了。
幽州勢力眾多,想一一整合,絕非一件容易事。
就像起兵的閻柔、鮮於輔、齊周、鮮於銀等人,曹昂也就知道個名字,根本不識,單靠一張嘴,就是說破大天,人家也未必相信。
這時荀攸建議,公孫瓚既是惡行累累,倒不如發布討賊檄文,聲討公孫瓚,如此可收幽州之心。
曹昂聽了,卻是沒同意。
這檄文一討,公孫瓚怕是要嚇尿了,再弄巧成拙了。
不過雖然檄文不能發,曹昂卻是準備給劉虞撰寫祭文,憑吊其人,再發布告示,譴責公孫瓚。
如此也能達到收取人心的功效。
不過若要統合各部,還是要派人前往幽州。
曹昂從手下人中,挑挑揀揀,最後定下了盧儉。
前往幽州聯絡之人,肯定要選幽州人士,方能和對方打成一片。曹昂身邊幽州人士本就不多,再算上名望、影響力,也就隻有身為盧植之子的盧儉了。
盧植兩個字,在幽州等同於聖人。
這時一直未說話的張紘起身說道:“我有一人,可推薦給主公。”
“梁國相劉備麾下功曹田豫,乃是幽州漁陽郡人。我之前赴梁國時,曾與此人多有交流,發現此人頗通北地事務,對鮮卑、烏桓更是頗為了解,若是主公派人北上,可遣此人同行。”
對於田豫,曹昂也是知道的,曹彰的鄢陵侯相,曹丕的護烏丸校尉,北破烏桓、鮮卑,南破孫吳。用此一人,勝過乾軍萬馬。
“既然是劉備的功曹,怕是劉備不願意放人啊。”
張紘立時說道:“主公派人前往幽州為大司馬吊喪,缺一向導,故向劉備借人,若是劉備不借,如何麵對大司馬,如何麵對天下人。”
“此言有理。”
既能完成聯絡幽州勢力的要求,又可以削弱劉備的力量,曹昂彆提多願意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