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育幾乎沒有猶豫,便決定選第二條。
除非是傻子,如何會與現在如日中天的曹昂為敵呢?
隻是做完決定,夏育還有些不舍。他混跡官場這麼多年,之所以折節屈就於郭氾麾下,不就是還有野心嗎?今日遠走河東,到底是不甘心啊。
不過也隻是不甘心,權位雖好,他更惜命。
於是夏育便對丁衝說道:“既然丁太守如此說,那夏育便即刻前往河東,隻是河東之地,畢竟人生地不熟,還請丁太守照拂。而且夏育雖然身往河東,但為大將軍效命之心,從無變化,隻要大將軍一聲令下,夏育必然返回三輔,為大將軍平定逆賊。”
丁衝笑道:“請夏公放心,諸事我必告知大將軍。”
很快,夏育便從左馮翊離開,脫離了與李傕的戰爭,前往河東。而丁衝也提前去信位於河東的曹仁,請求接應。
夏育走得靜悄悄的,但引起的波瀾卻是極大。
夏育部是郭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夏育離開,李傕和郭氾的實力對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直接受到影響的,便是由皇甫酈主導的李傕、郭氾談判。
李傕保證了劉協的供給後,解決了劉協的生存問題,讓他勉強有了喘息之機,不再擔心餓肚子。
但也僅僅是不餓肚子,與之前的錦衣玉食相比,現在的生活天上地下,差距極大。
劉協急切地盼望回到之前的日子,而這個前提便是李傕、郭氾休戰,於是閒不住的劉協又開始折騰起來。
正巧這個時候,李傕打算把劉協遷移到黃白城的消息傳得是沸沸揚揚,司徒趙溫責問李傕,惹得李傕大怒,差點要殺了趙溫,幸好有門下故吏李傕從弟李應相救才幸免於難。
多種原因下,劉協便讓謁者仆射皇甫酈勸和李傕、郭汜。
皇甫酈是皇甫嵩的侄子,兩邊都說得上話。
皇甫酈先去了郭氾這裡,此時的郭氾已經有些撐不住了,便同意了和談。然後皇甫酈又去了李傕這邊,李傕卻是有些猶豫。
這實力強的,自然有選擇的餘地。
正當皇甫酈反複勸說之時,夏育逃往河東的消息傳來,李傕大喜過望,覺得此時乃是消滅郭氾的最好機會,自是不願再議和。
麵對皇甫酈的苦口婆心,李傕便說道:“我有討呂布之功,輔政四年,三輔清靜,天下所知。郭阿多不過一盜馬賊,憑何與我相爭,真是豈有此理,我必殺之。”
李傕打定主意,趁此機會,徹底平定郭氾、楊定二人,至於皇甫酈的勸諫,是一個字也聽不進去。
儘管皇甫酈慷慨陳詞,可根本沒什麼用,甚至還激怒了李傕。
盛怒之下的李傕便派王昌追殺皇甫酈,若非王昌與皇甫嵩有舊,故意放了皇甫酈一命,隻怕皇甫酈已經成了一具屍體。
皇甫酈雖逃過一劫,可劉協主導的和談再次破裂。到了此時,各方再也不心存幻想,拚命廝殺起來。
整個五月,李傕和郭氾打了十多戰,最終將郭氾給趕出了長安城,眼瞅著就要勝利。
就在這時,曹昂的另一個後手又動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