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濟1邊調和起李傕、郭氾的矛盾,1邊派人入長安城麵見劉協,勸說劉協東歸。
劉協也早有此意,便派人去向李傕請求東歸之事。
此時的李傕,內憂外患,群臣不附,外藩不寧,還有劉協也以天子的身份試圖壓製他,原本被權勢衝昏頭腦的李傕此刻終於清明起來。
李傕很清楚,事已至此,他已經沒有壓製諸人的能力,最好的選擇反倒是與郭氾罷兵言和。
唯有休兵,方有重來之機。
於是李傕親自去見郭氾,2人隔著數十步相對,李傕大聲說道:“阿多,你我昔日同袍,情同手足,我亦不知你如何與我為仇,但今時今日,我想告訴你,長安周邊,群敵環繞,你我若是再自相殘殺,隻怕將要死無葬身之地。”
郭氾也大聲說道:“李傕,我去你家吃酒,如何下毒害我?”
“我若下毒,不得好死!”
眼見李傕言辭鑿鑿,郭氾也不那麼確定,這時高碩便勸道:“後將軍,再打下去,就是便宜張濟了。”
郭氾這數月來打的損失慘重,傷筋動骨,也是無力再戰,於是便同意了與李傕休戰請求。
最後雙方約定,李傕釋放天子,郭氾釋放公卿;左馮翊歸郭氾,右扶風歸李傕,至於京兆,則以長安為界,南麵和西麵6縣歸李傕,東北麵3縣歸郭氾,長安則為雙方共有。
因為雙方互不信任,各遣愛子做人質。
簡單來說,就是雙方恢複戰前的勢力範圍。於李傕、郭氾來說,這對2人都是最好的選擇。
和談的結果大家都滿意,李參不願意了。
李參是來亂長安的,若是李傕和郭氾講和了,他還能做什麼。
於是李參便勸道:“大司馬,此時和談,郭氾和張濟2人沆瀣1氣,隻怕朝廷就要落到2人手中。”
李傕無奈道:“文優之言,我豈不知,隻是現在的情況,我軍已經無力再戰了。”
“我軍不能戰,可是有人能戰?”
“何人?”
“前些日子,主公為了破賊,便邀請了1些羌胡之人前來助陣,今這些人多至長安周邊,有上萬人之多。羌胡人剽悍善戰,正可利用。”
李傕聽了麵露喜色。
“我軍加上羌胡,倒是足以1戰。”
“正是。此時我軍假裝和談,讓羌胡入城,到時候突然出擊,以有心算無心,必可擊敗郭氾逆賊。”
李傕拉著李參的手笑道:“文優之言,深得我心,真是我之子房也。”
李參立刻拜道:“某願為張良,公為漢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