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前,在曹昂動幕府之後,麵對眾人的威權重了許多。
曹昂坐到上首,眾人俱行了禮,曹昂方才說道:“今日連夜召諸位前來,諸位當是知道何事。李傕、郭氾二人倒行逆施,攻打天子,簡直是罪不容誅,人神共憤。今天子流離於河東,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所以天子遣人來向我徐州求援。對於此事,諸位是什麼意見。”
曹昂問題的關鍵其實並不在於詢問是否要救援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所有人都清楚,誰若是提議不去救誰就是反賊,曹昂也不例外,所以此事沒有爭議。
曹昂真正問的是如何安置天子。
是帶回彭城,還是將他們留在洛陽?
沒有人會懷疑曹昂出兵之後,能不能擊敗李傕。這些窮寇,眾人視若無物,早已當作死人了。
對於如何安置天子,曹昂本以為眾人會多傾向於將天子帶回徐州,可是出乎曹昂所料,在場中人,大部分人都認為要將天子留在洛陽。
也就是眾人多反對曹昂“挾天子以令諸侯”。
氏儀更是揚言“若迎天子至彭城,我等是該聽天子的,還是該聽大將軍的?”被曹昂斥責了一頓。
曹昂跟曆史上的袁紹麵對的是同一個問題。
曹操需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曆史上的袁紹,現在的曹昂,本身地位、名望就足夠,並不需要天子來號令群臣。而且天子的到來還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弊大於利。
曹昂也清楚,在外的權臣好當,譬如石敬瑭、年羹堯這種,天子也不敢得罪;可在內的權臣卻不好當,搞不好就像曹操那樣,裡外不是人。
眾人眼見曹昂麵有猶豫之色,爭議更甚。
這時支持迎天子入彭城的陳琳說道:“諸位或許覺得天子是個累贅,可是若是天子落到旁人手中,譬如袁紹,到時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代天子討伐我等,便是名正言順之事。天子乃是大義,我等哪怕不握在手中,也不能讓天子落到旁人手中。”
“這怎麼可能,袁紹如何會迎奉天子?”
“怎麼不可能?誰也不會想到袁紹會突然與我軍開戰,可是他不是照樣開戰了。此時的袁紹,已經被我軍逼到絕路上,為了勝利,他還有什麼不敢做的?”
陳琳說完,眾人皆不言。
曹昂也沒有說完,卻是將目光看向父親曹操。
曹昂並不想將天子帶到身邊,麻煩確實太多,劉協又不是個聰明的,搞不好便是大麻煩。而陳琳說得同樣有理,天子不能再落到旁人手中。
曹昂需要找一個人在洛陽看住天子,而曹操是個合適的人選。
於是曹昂乃說道:“此時稍後再議,當前還是要以救援天子為重。命徐晃率龍武軍從東平出發,經河內趕往河東,救援天子;命張遼率控鶴軍從東郡出發,經河南趕往弘農,平定逆賊。”
曹昂安排完諸事,隻留下了曹操一人,他要和父親談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