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馬,前麵是萬丈深淵,踏錯一步,悔之晚矣。”
“住口!”
李傕沒想到李禎公然反對他,此時已經惱羞成怒。
“李禎,你走還是不走!”
“大司馬,不能走啊!”
李禎突然抽出腰間佩劍,一劍將李禎胸膛刺穿。李禎滿是吃驚與愕然,倒在地上,仍是難以置信。
他與李傕乃是至交啊。
“若當日隨天子一同過河,哪怕身死,亦落得一個忠臣之名,安得今日。”
李傕既殺李禎,手持佩劍,指向眾人,殺氣凜然,厲聲斥問道:“還有誰跟李禎一樣不願走?”
眾將自是不敢違逆,於是李傕下令,全軍立刻拔營西歸。
軍中上下聽到此令,都有些茫然。
之前李傕和李參為了防止走漏消息,沒有告訴任何人真相。所以軍中上上下下,都以為投降了曹昂,不用再打仗了。
今日再反,不少人對未來充滿了絕望。
可是有李禎的例子在,沒人敢出言反對。
雖然是立刻撤退,可眾人收拾行囊,又飽餐一頓,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出發之時,已經到了中午。
三千人馬一路向西,順利通過了東澗。
這時李參又向李傕建議道“若曹昂發現我軍西撤,必然派軍阻攔。我軍雖然做足了準備,但難防曹昂派出騎兵追擊,所以不如分出兵馬一部在東澗設防,為我軍多爭取一些時間。”
“文優此言有理!”
不過要選誰乃是個大問題,誰都不願留在此地送死。
就在此時,李傕麾下中郎將王昌自告奮勇,要留在東澗布防。
雖然李傕也有些吃驚,可是王昌乃是他心腹,其家眷又俱在長安,因此倒也沒有懷疑,便分出數百人交給他,令他死守。
李傕離開之後,王昌立刻派心腹前往曹昂軍中告發李傕謀反之事。
對於王昌來說,跟著李傕是死路一條,他是絕不會為李傕殉葬的。
李傕一路向西,走得倒是挺順利,沿途沒有遇到任何軍隊的阻攔,很快便趕到了湖縣。
因為急於行軍,眾人是一路馬不停蹄,掉隊之人不知有多少。李傕也是極其疲憊,眼看著天已經黑了,便準備在湖縣暫時歇息一夜,再行趕路。
李傕記得湖縣並無任何駐軍,便派人前去叫門。
可使者到了城下心卻是涼了半截,原來城頭之上,竟然飄著一個“郭”字。
李傕聽到此事,大吃一驚,難以置信。他親自趕到湖縣城下,便見“郭”字大旗迎風飄揚,很顯然,郭氾故意在此設軍,阻止他回到三輔。
“郭阿多這個惡賊,我與你勢不兩立。”
李參趕忙勸道:“大司馬,郭氾軍隊本就不多,留在湖縣城中的軍隊也不會多。我軍不若繞過此地。”
李參還沒說完,胡封驚慌失措地從後麵跑來。
“大司馬,曹昂的追兵到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