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謂移民政策,就是讓瓦剌子民自願成為大明子民。”高希說道。
“開什麼玩笑,平白無故接受瓦剌人做我大明子民,有何好處?”朱高煦覺得高希異想天開,眾大臣一時也覺得匪夷所思。
“漢王殿下,微臣鬥膽,敢問殿下,包括瓦剌在內的各蒙古部族,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是…是人。”其實高希一問,漢王已經明白了,眾大臣也被高希一語點破。
“漢王殿下英明,當然是人,尤其是正值青壯時期的女人與男人。女人可以生很多孩子,這些孩子長大了就是出色的戰士,就是戰鬥力。青壯男子則更不用說,就是現實的戰鬥力,現在襲擾大明與大明戰鬥的,正是這些人。”
“如果這些青壯男女都願意成為大明子民,太子殿下、漢王殿下、諸位大人,你們想想?我大明還需要擔心瓦剌嗎?移民政策實施得好,五年十年後,瓦剌的戰鬥力一定會被削弱。”
“嗯…”眾人都點了點頭,連朱高煦也想不出什麼反對的理由。
“可是,如果這麼多的瓦剌人湧入我邊關市鎮,恐怕一時承受不了這麼多人。”楊士奇擔憂地說道。
“閣老,微臣所說的‘移民政策’,並不是無緣無故、毫無條件的接納瓦剌人,而是有所要求、有所區彆。”
“比如,青壯年男子,擅長弓馬騎射的,可以列入優先移民對象。這些人移民得多一些,可以組成一支大明的瓦剌騎軍,將來用來對付瓦剌。那戰鬥力當然是齊鼓相當。”
“再比如,像那些懂得養育戰馬的瓦剌人,也應優先接納,由此大明何須再擔心養育不出好的戰馬?”
“還有,瓦剌中的富戶或貴族,隻要拿足夠的錢、貨到大明來開辦商鋪,也能移民,這叫投資移民。帶青壯女人移民的,也要優先考慮,以削弱瓦剌的生育力,而增強我大明的生育力。”
“另外,這些新移民隻要能夠在大明待滿三年或五年,他們的家屬也能隨之移民大明…”
“啊呀,不得了,”高希還沒說完,朱高熾已經驚歎起來。
實際上眾人都用難以想象的眼神看著高希,這一招雖然用時比較久,但對於大明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而且大明幾乎不用出一文錢。
從長遠來看,更是釜底抽薪之計。瓦剌的財富、人才、青壯年勞力,還有能生養的女人,全都去了大明,瓦剌以後還怎麼和大明對抗?
“如此看來,這移民之政也可以用於韃靼等蒙古部族?”楊榮說道。
“楊大人,不可。”高希說道。
“這就是差彆對待。韃靼人如果有人也想獲得移民大明的好處,必然會想辦法‘成為瓦剌人’。”
“冒充嗎?”漢王不屑地問道。
“韃靼人想冒充瓦剌人移民大明,那就讓他們來。瓦剌人必然不願意讓韃靼人占便宜。此外,韃靼中的一些部族很可能為了得到移民的好處,而背棄阿魯台、本雅失裡。這樣就能削弱韃靼,也能加劇瓦剌部和韃靼部的矛盾。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也。”
“哈哈哈,好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高希這一招釜底抽薪之計,朕看行。”
眾人扭頭一看,永樂皇帝身穿明黃色袞龍袍走了進來。
“臣等參見陛下。”
“不必拘禮了。朕本想找太子來商議一點事,沒想到眾卿都此。剛才朕站在門外聽了聽,太子,你們應該已經有主意了吧?”
“父皇,差不多了。”
“你說說看。”
“一,互市革新政策,再調整一下,對瓦剌遠離邊境的部族再推出一些更優厚的政策。”
“二,擬定麵向瓦剌部的移民章程。”
“三,防備瓦剌,有可能將來打大仗的準備不變。”
“嗯,很好。那還有剛才你們說的‘打小仗’呢?”永樂皇帝問道。
“這…”這小仗便是前麵高希說的,要派一支神機營到前線去對付瓦剌襲擾邊關的騎兵。
高希剛才已經向漢王表態,說自己願意隨軍效力。goΠъ
太子朱高熾卻不願意高希去前線打仗,所以猶豫不決,囁嚅著不知道該如何回永樂皇帝的問話。
你太子朱高熾不想說,我漢王朱高煦說。
“父皇,適才有人誇下海口,說自己願意隨軍效力,說一支神機營便可戰勝瓦剌……”
漢王這話,明顯是在誇大其辭。
“陛下,臣高希願往邊關效力。”高希不等漢王再說下去,自己先站了出來,免得漢王繼續胡言亂語。
“陛下,高希是翰林院修撰,乃文臣,讓他去軍前效力,恐有不便。”朱高熾連忙向永樂皇帝說出自己的想法。
“高希,朕知道你功夫了得。但軍前效力,非同兒戲。你可想好了,要去邊關與瓦剌人打仗嗎?”
“臣想好了,臣願往。不過臣有兩個請求。”
“你說。”
“一臣希望今科武狀元、金吾衛百戶楊霸天,隨臣一同前往。”
“嗬嗬,武狀元楊霸天,他是在金吾衛受了氣才告的假吧?我看他一身的好本身,不去邊關也可惜了。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