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皇帝興致勃勃,他拉了一下弓,卻感到不像平時那樣順手,有些吃力。
這一刻,他知道自己老了,心中掠過一絲悲涼。
然而,他內心卻本能地不服老,也不想讓群臣看出來,便用儘氣力努力拉開了弓。
好!群臣一陣喝彩。
可是永樂皇帝的手心裡都是汗,手臂在顫抖,弓身在微微晃動。
嗖,箭射了出去,直奔百步之外掛在柳樹上的一隻葫蘆而去。
噗,葫蘆被射破,一隻事先被放在其中的鴿子撲騰著翅膀,飛上了天空。
“中~~”,守在柳樹旁的小太監趕緊跑出來,欣喜地高聲報告。
“好!陛下神箭!”
“陛下神武!”
“恭賀陛下!“
眾臣恭賀讚美之聲不斷,永樂皇帝也舒了一口氣。
他知道自己射出那支箭後,手臂還抖得很厲害,他並不能斷定一定能射中。現在好了,他放心了!
“哈哈哈,朕為眾卿開了個好頭,你們可不能讓朕失望啊!來,聽朕安排。一隊為皇子王公還有文官大臣,以瞻基為首。另一隊為朝廷武將,就以兵部尚書方賓為首吧!各自出三人比試射柳,勝出者朕有賞賜。”
全場興奮之至,能在皇帝麵前露一手的機會可不多,不少人躍躍欲試。
朱瞻基和方賓上前拱手應聲,算是領了旨,然後跑回觀禮台,各自找擅射的人。
高希自然也來了,他靜靜地坐在朱高熾的身後。
“父皇老了。”朱高熾輕聲哀歎道。
“大哥,怎麼這樣說?”高希問道。
“剛才陛下那支箭,並沒有射中。你也是習武之人,難道沒看出來陛下放箭之時,手臂是顫抖的嗎?”
“我是看出來了,但葫蘆還是被射中了,藏在其中的鴿子才破殼而出嘛!”
“若事先沒有準備,說陛下為端陽射柳開箭,卻射飛了,陛下臉上無光,這接下來的射柳比試還如何進行?”
“哦,光司卿也算是有心了。”
兩人正小聲討論著,朱瞻基跑了過來,向著朱高熾一拱手:“父王,瞻基想請高希高大人助陣。”
“嗬嗬,高大人自然是要幫你的。隻是算上你,還差一人,有人選了嗎?”
“兒臣正愁這件事呢!皇爺爺偏心,讓文官們成一隊,文官寫文章還行,卻讓他們射柳,這不是等於讓武將寫文章嗎?”
“哈哈哈,父王為你推薦一人如何?”
“誰?”
“來,取弓箭來,”朱高熾站了起來,接過太監遞上來的弓箭,“就是父王,如何?”
“哈哈哈,好,父王助陣,瞻基求之不得呢,我們必定要贏了。”朱瞻基大喜。
兵部尚書方賓一點也不擔心,作為兵部尚書找幾個神射手出來還不容易。
他想都沒想,立即點了已經官複原職的神機營指揮、武狀元出身的楊霸天,又從金吾衛裡挑出兩個年輕力壯的神箭手出來。
與剛才永樂皇帝射擊掛在柳樹上的葫蘆不同,這回是每個人各自折下一根柳條,插入土中。
再係上一條自己的帕子,然後騎馬射之,能夠先射斷柳枝的為勝者,兩兩捉對比試。
這就不僅要求箭術好,還要求騎術高明,同時周圍觀禮的眾人還會發出呐喊助威聲,射手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朱瞻基和楊霸天最先上場,場上立時擊鼓、呐喊助威聲不斷。
朱瞻基雖然從小習武,但怎麼可能是楊霸天的對手。他剛搭箭,楊霸天已經乾淨利落地射斷了柳枝。武將們一陣歡呼。
第二場是朱高熾和金吾衛一員武將對陣。兵部尚書方賓上場前就私下關照過了,和太子對陣,隻許敗、不許贏。太子英明神武,怎麼可以當眾落敗!
武將心領神會,動作也是乾淨利落,卻比太子慢了半拍射斷柳枝,不露絲毫“讓箭”的痕跡,自然算輸了。
全場歡聲雷動。
第三場很關鍵,勝負比試就在這一場了。
高希騎著高頭上馬上了場,對方的人卻遲遲沒有上場。
不是說好是金吾衛的另一名擅長射藝的軍士嗎?人呢?
卻見一人走到永樂皇帝所在的觀禮台下,拱手說道:“陛下,臣自不量力,想與高大人比試一下箭術,看看能不能僥幸得到陛下的賞賜。”
“很好,我記得紀大人當年追隨朕時,射藝之精讓朕歎為觀止。這麼些年過去了,是不是還寶刀不老呢?好,朕準你上場比試。”
原來是紀綱主動要求上陣,頂替了那個金吾衛的軍士。
紀綱策馬上陣,觀禮的文武百官心中一凜,一時不知道是該鼓掌,還是該袖手旁觀。
他們對紀綱滿腹怨懟,卻又不敢表現出來。
誰也不是沒長眼睛,呂成、龐瑛、江百戶、江千戶這些紀綱的心腹,正分散在四處,查看著文武百官們的一舉一動呢!
“高大人,幸會,但求賜教!”紀綱進了場,在馬上拱手向高希“謙遜”地行了見麵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