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柳升現在是朝中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征擅戰的將軍,過去確也戰功赫赫。
永樂皇帝對他青眼有加不說,這次剛開始還是由兵部尚書方賓推薦他出任的征剿大元帥,此人在軍中也頗有些威望。
高希如果貿貿然現在就將他砍了,永樂皇帝不高興不說,兵部還有此人在軍中的支持者中,很可能有人會成為高希的死對頭。
高希先給他定了罪名,讓三法司去量刑定讞吧!
有永樂皇帝的寵信,罪名雖多、雖大,柳升死不了,但肯定會給他一個很大的教訓。
柳升知道自己死不了,連連磕頭:“多謝小殿下,多謝高大人不殺之恩!”
“驕橫兵家大忌。柳將軍若不改了,恐怕日後便要在這上麵吃大虧,到時候悔之晚矣。”高希語重心長。
真實曆史上的柳升,也就過了七年,也就是宣德二年1427年),已經當了皇帝的朱瞻基命他做征伐交趾的總兵官。
他還是老毛病不改,打了幾場勝仗就輕敵驕傲起來,還不聽屬下勸告,結果在一個叫倒馬坡的地方,中了敵方的埋伏。
這回他就沒這麼幸運了,中亂鏢而死。
常言道,驕傲使人落後。這自然沒錯,但嚴重時,驕傲會叫你性命不保。
高希的話,柳升哪裡聽得進去。他被軍士押出去時的表情,分明是“咱們走著瞧!”
唐賽兒起義就這樣被平定了。
報捷的呈文快馬遞送京師,永樂皇帝龍顏大悅,恩賞的聖旨很快就發回了暫時還留在安丘的高希。
除柳升外,其餘官兵俱有封賞,其中當然包括安丘守城指揮劉忠。
他當時的猜測沒錯,朝廷認為他守城有功,升他為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他興衝衝地赴京師就任去,結果在途中遭不明身份的黑衣人圍攻,中箭身亡,當都督僉事是啥滋味都不知道。
高希知道後又唏噓不已。因為正史上,這個劉忠確實死於亂箭,隻不過是在守城時戰死的。或許是高希的出現,讓他多活了幾天。
到底高希的出現,會改變多少人的曆史軌跡,能改變多少,高希也不知道。
高希並沒有時間多為劉忠感慨,因為隨恩賞聖旨而來的,還有幾道聖旨。
後麵的這幾道聖旨,讓高希有喜有憂。
比如這一道聖旨說,山東青州和萊州饑荒,著當地官員立即開倉放糧、設立粥場,朝廷另撥十萬賑濟銀。另外,蠲免永樂十七年之前未交的賦役和徭役,去年受災的田地立即免去應交的錢糧。
高希立即讓當地官府將這張聖旨寫成告示,廣為張貼。
正是因為唐賽兒起義對大明中央朝廷產生的衝擊,迫使永樂皇帝不得不對山東當地的民生做出快速的回應。
上月百姓鬨事,下月朝廷解決問題。這種行政效率,在大明朝來說,真是破天荒!
青萊兩地的老百姓奔走相告,歡呼雀躍。他們在內心也更懷念唐賽兒,時時念著唐賽兒的好。
可是在永樂皇帝眼中,唐賽兒則是十足的妖女。
實際上,對於任何一位皇帝來說,唐賽兒的“壞”,並不是因為她“妖”,而是因為她膽敢帶頭起義想造反。
要奪朱明的江山,這還了得?
永樂皇帝發過來的另一道關於唐賽兒的聖旨,正是令高希擔憂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