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兩個人,怎麼做兄弟?
不過朱高燧內心城府重重,尷尬在他的臉上一閃而過,更何況他今天本來就是要求人辦事的。
他滿臉堆笑,惺惺作態,一彎腰伸出雙手親熱地扶起了高希。
“啊呀,我說呢,能將你三哥整趴下的,這世上就沒幾個人,四弟你算一個。不打不相識,既是兄弟,過去的恩恩怨怨一筆勾銷。”
他嘴上這麼說,心裡卻恨不得現在就一切殺了高希。有這麼能乾、有實力的一個弟弟幫太子,他或二哥越發沒戲了。
高希說道:“三哥不計前嫌,小弟這裡謝過了。”
朱高燧又向永樂皇帝磕頭道賀。
永樂皇帝的諭旨是要求高希七天審結此案,高希隻用了五天就將案件審結,移交給了三法司。
垮塌案審結的消息,第二天在各家報紙上作為頭版頭條刊登了出來,民心振奮。
《詹事快報》和《錦繡日報》是發行量和影響力最大的兩家報紙,但因為都具有官方背景,所以隻是單純地報道了案件的進展。
而其他民間大小報紙,除了報道案情,還連帶著表揚了永樂皇帝和太子朱高熾,以反映百姓的心聲,慶賀正義終得伸張。
又說當今天子和未來的儲君會識人用人,向龍江船廠派了一個敢為民請命、不畏權貴的好官。
特彆是高希點名工匠杖責太監何不歸、吳慶黃的情節,在應天府的大街小巷迅速傳開。
有嗅覺敏銳的說唱藝人,已經將這個情節編成了評書、唱詞,在茶館裡說唱,聽者如雲。
養心殿。
“陛下,你老人家是沒在現場,沒看到全城最大的酒樓紫微酒樓的茶座裡,坐滿了食客、茶客,都擠在那裡聽‘工部主事坐龍江、工匠執杖打奸臣’這回書。這書裡雖然說的是高大人審問垮塌案的事,但最終都是在誇讚陛下英明、太子識人呢!”
劉公公一邊說著,一邊將新沏的蒙古貢茶端了上來,換下了龍案上涼了的龍井。
永樂皇帝還是第一次聽說百姓會用說書的方式,將自己誇了一通。
劉公公還說著說書先生的樣子,簡短地說了一小段,雖然簡短,卻要比文官們呈上來歌功頌德的官樣文章鮮活、動聽得多。
這才是真正的民意和民心所向,垮塌案發生時高希寫信提醒,處理百姓聚眾請願“堵不如疏”的策略完全正確。
這民間評書裡所表達的態度,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啊!81.????
永樂皇帝的心裡蜜一樣的甜,臉上卻隻是帶出一點微笑罷了。這就是帝王的涵養,不喜形於色。
“陛下,太子殿下和高大人已經在殿外了。”
“讓他們進來。”
“臣工部主事高希參見陛下,願吾皇萬歲!”高希畢恭畢敬地行了君臣之禮。
“起來吧!”
“謝陛下!陛下,這是龍江船廠垮塌案所有罹難工匠的姓名,一共八十二名。還有一百六十三名工匠受傷,名單也附在其中了。”高希將傷亡名冊呈了上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