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富足安樂,我大明天子便也富足安樂了。不是嗎?”
不是嗎?
高希的問話,無人回答。
當然無人回答,誰也不能說高希說錯了。
“既然這國策大政是為了民,那麼在報紙上告訴他們朝廷的難處,讓他們用自己的實際體會做一個判斷,豈不是比我們這些人高坐廟堂、紙上清談,爭得麵紅耳赤來得強?”
還是無人應聲,高希也沒說錯。
“太傅說得是。大家想想,如果議的是你家的事,卻不讓你家裡人知道,不聽聽家裡人的意見,說不過去啊!”
朱瞻基補了一句,這是給高希剛才的話定調。
太子定了調,內閣議事廳裡的大小官員隻能靜默以待,也不知道如何反駁才好。
“太子殿下、太傅大人,下官有話要說。”
眾人看過去,原來是那個並非內閣值房的李時勉要說話。
“你說,你說...”高希笑著讓他說,輕笑聲中都是鼓勵他說的意思。
“下官以為,太傅和太子殿下將朝堂政事放到報紙上去說的做法,確實不妥。何況還都南京的事,陛下已經有了聖意?現在拿到報紙上做文章,意見又與陛下相左,這置陛下與何地?”
眾官員抬起頭,不少人胸無城府,嘴角邊已經帶出了笑意。
他們欣賞地看著李時勉:這老子,果然名不虛傳,當初敢懟永樂帝,現在又直指太子和太傅的錯處,真是大快人心!
“我的做法確實有欠妥的地方,若聖上責問,我自會向陛下領罪。隻是我想問李大人,都城北遷和還都南京影響到萬千百姓,讓他們知道這件事,讓聖上和朝廷知道他們的想法,是不是更有利於朝廷做出有利於他們的事情?說白了,當初的北遷政策好,還是現在的還都政策好,老百姓們最有切身感受。讓他們說話,聖上和朝廷才不會走錯路。”
高希看起來讓了一步,他是想討論“還都”到底對不對,而不想和李時勉糾纏在“自己將問題捅到報紙上”這個行為到底對不對上。
“太傅既然知道自己錯了,那就應該趁早呈上請罪的折子。”李時勉一步也不讓。
“對,李大人說得對。”眾官員有不少應和的。
“太傅既然知道錯了,還是趕快讓錦繡集團旗下的各家報館派人收回派發出去的報紙,避免引起百姓議論。”夏元吉說道。
“收回報紙?為什麼要收回報紙?”李時勉不解地反問夏元吉。
夏元吉見李時勉發問,也覺得好奇:“時勉兄不是認為太傅不對嗎?”
“我是認為太傅不對,但也不應該收回報紙啊!”
“這...這怎麼說的?我倒被你弄糊塗了。”
不光夏元吉被李時勉弄糊塗了,眾官員也糊塗了。
“我是說太傅不事先知會陛下,私自在報紙上發表與陛下意見相左的談話,這種行為不妥,並不是說‘還都南京’就是妥當的。”
“啊!你說什麼?”首輔大臣楊士奇帶頭從座位上蹦了起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