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加派人手,隻需嚴格核查出港船隻,管製沿海所有船隻,隻要出海都必須申報,官府派員登船檢查。若見了四王爺和他的家人,速來報朕,隻要留住他們即可,不得為難。聽懂了嗎?”
“是,屬下聽懂了,這就去辦。”屬下匆匆去了。
“皇爺爺、父皇,大明的天子不好做啊!難怪四叔當年堅決不做太子,如今又想遁世隱退!”朱瞻基望著滾滾而去的運河水,心中無限感慨。
這時寬闊的運河水麵上有客船經過,裡麵傳來悠遠的琴聲,卻聽到女子清麗的歌聲唱道:
“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高希死了嗎?當然沒有死!
孝陵的那一把大火,確如朱瞻基所料,正是高希的安排。
隻要高希還活著,無論是以前的洪熙皇帝仁宗),還是現在的宣德皇帝,就不可能高枕無憂。正如朱高煦所說,“皇權從來容不得親情”。
朱瞻基的本心當然不想殺高希,可是身處帝位,身不由已。他在不殺和殺之間猶豫不決,高希早就預料到了。
高希不想讓朱瞻基像他的皇兄仁宗朱高熾一樣為難,因此決心幫朱瞻基下決心。
孝陵大火,正是兩便的法子。
朱瞻基可以說高希死於大火,高希則就此徹底隱退。這倒是有點像當年靖難之役的情況,朱棣攻破皇宮,宮內大火,建文帝就此不知所蹤。
有人說建文帝燒死了,有人說建文帝由密道逃走了。
朱棣登基,對外詔告建文帝燒死了,暗地裡卻查訪了建文帝近二十年。
為什麼?隻要建文帝還在人間,那就是一顆火種,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變成燎原大火。
朱瞻基曾對高希說他不會變,那是他還沒有坐上帝位。
如今他是皇帝了,他也隻能像他的祖父永樂帝一樣,暗中下令搜捕高希。
高希的政治能量,可比建文帝大多了。
不過,大到什麼程度呢?還是大大出乎朱瞻基的意料。
就在朱瞻基通過《大明時報》發布了高希死訊的當天,應天股交所、小官鎮股交所兩地股市雙雙暴跌。
然而...如果隻是股市暴跌倒算了,情況遠比朱瞻基預料的糟糕。
鬆江府,尤其是大明第一城小官鎮百姓看到了張貼在城內各處的《大明時報》,有人當街嚎啕大哭,亦有人掩麵而泣。
小官鎮的繁榮,就是從高希的錦繡布行開始的,然後有了供銷合作、股票交易,再後來有了碼頭、對外貿易等等。
由此一發不可收拾,城市規模和人口急劇增長,百姓們在這裡賺到了錢,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在百姓心中,高希不僅是那個曾經舍生忘死、大戰海盜的守護神,還是一個帶著百姓走上幸福之路的好官、好王爺。
高希死了,小官鎮的靈魂似乎也在一夜之間被帶走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