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紋曆3254年3月24到28日之間,拓木平原戰役爆發了。熡
鐵星在墨脫方麵脫身後,立刻派五個戰鬥師南下。在空軍體係時代下,這些單炮塔的作戰裝甲,是最適合戰役節奏的地麵新武裝,老式的陸地巡洋艦與戰場徹底脫節了。
細節一些來說,鐵星方麵三個主戰戰鬥師率先抵達了攻擊陣位,兩個攻堅戰鬥師是遲了三十個小時趕到戰場。全過程中,鐵星空中力量一直是保持“信息壓製優勢”,即所在空域所有信息概念傳播,都由本方控製。
自此,鐵星方麵確定了這百年時代的新戰鬥編製。
在地麵“師”級單位,一共有三大類:
1.攻堅戰鬥師:依舊是原來的陸地巡洋艦,最輕的重量也在300噸左右,陸地巡洋艦數量為9到12之間。
2.主戰戰鬥師:則是以五十個一百噸左右的戰車為戰鬥集群,這是原來輕坦克經過技術不斷發展,開始重型化模式類似於主世界近古時代的驅逐艦大型化)。
3.航空戰鬥師團:則是一艘山嶺巨人維護一千噸),一艘德魯伊補給陸艦八百噸),一艘猛獁戰車前方帶著巨大鏟鬥平整土地,總重量八百五十噸。)以及三十六架陸航龍衛兵戰機,四十多輛輕型輔助車輛。熡
…戰鬥指揮體係,不下於裝備科技。這就類似於職業玩家的意識和微操,往往是讓業餘選手百分之十的血量,還是能打贏…
戰役指揮權在主戰師中,指揮官待在一百噸的信息化車輛中,確定本方各個戰鬥集團方位。負責策略)
戰役開啟後,戰術決定權,則是在航空戰鬥師團、各個龍衛兵編隊中都有參謀部的成員,開始上報戰役情況,對後方火力調度提出要求,導彈該怎麼打,空軍該怎麼招呼,都由這些戰術參謀說的算。負責微操)
至於最慢最重的,陸地巡洋艦,則是等著被安排,在整場戰役中,他們的目標就是那幾個堅固要塞,該他們登場時候,登場。
鐵星的這種新的戰鬥指揮模式在接下來戰爭中,全麵勝過了凡爾。
因為凡爾裝甲軍團指揮官,還是待在了最豪華,最舒適,最有逼格的陸地巡洋艦中,但這樣的重型單位在眼下戰鬥體係中,太慢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指揮係統是絕對不能在慢節奏武備平台上,…熡
在24日當晚,通過鐵路的快速運輸,鐵星直接從北邊繞過了足足五百公裡,趕到了南線,隨後發起了穿插進攻,且在南線六十公裡對完成了對凡爾第四、第七重甲集團的包圍。
這種以弱裝甲對輕裝甲的包圍戰役,世人都覺得這是以卵擊石,是農民拿著糞叉挑戰騎士,並且還舉出了海上戰列艦大艦巨炮打巡洋艦小艦小炮火的戰力。
但是這些人忽略了一個物理要素,海麵相較於陸地平坦,如果海麵有著大量島嶼山體阻擋,那麼小艦對大艦也是有威脅的。
而陸地不一定是“平”的,並且可以人工改變地貌。
主戰鬥裝甲車上,都帶著鏟鬥,當年鐵星的農鄉軍對盎格魯的重裝兵團包圍,就是用鏟鬥挖出來的。這種土木工事精神,也一直是深深地紮根在了鐵星部隊靈魂裡麵,哪怕現在有自己的重工業,挖土這項技能也是發揚光大。
三個裝甲師團的長官,親自開著挖掘機挖土,然後規劃戰術工事,活生生地在兩個小時內,為坦克挖出了三四百個半圓形馬蹄形)的土圈。這些直徑四十米土圈,間隔三百米到四百米一個分布。
26日,凡爾第一重裝甲兵團領教了這種壁壘。熡
姍姍來遲的凡爾陸地巡洋艦遭遇了鐵星裝甲團阻擊,凡爾方麵守舊的裝甲指揮官們用兩百四十毫米口徑艦炮,對著壁壘掩體區域的鐵星主戰坦克進行炮轟,但是重炮的衝擊波效應顯然是被土圈壁壘削弱很多。
鐵星的主戰坦克倒車靈活地縮在土丘中,揚起了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穿甲彈開始反擊。凡爾的重裝甲正麵擋住了炮擊,但是履帶頻頻被炸毀,以至於不得不降低速度,開始概念場修複。
鐵星主戰裝甲力量穿插後,抗住了凡爾那號稱大陸一流的陸軍反擊。
26日913,949,1034,1112……,大概每隔四十分鐘,龍衛兵航空編隊也送上空中打擊的套餐,一枚枚三百公斤級彆的航空炸彈在激光鎖定下指向了戰場。
這種炸彈非常刁鑽,不是對著重甲,而是對著炮塔結合處鑽。這就好似冬季有人打雪仗,正麵砸過來的雪球往往是不用怕,但是某些鳥人,用冰手順著領口往脖頸上方灌,那少許融化的雪水下流都會透心涼。
整個26號的戰場,凡爾被包圍的重裝甲兵團,正麵突襲,損失了四輛陸地巡洋艦。
而鐵星方麵則是三十四輛主戰坦克撤離戰鬥序列,連帶被打下來兩道土圍子!這些土圍子是鐵星裝甲部隊用鏟鬥花費一個小時堆出來的,而凡爾打這些土圍子陣地,則是上重炮才炸出一個個百米寬的進攻突破口。熡
然而在後麵的鐵星挖掘機又新建了新的一批土圍,包圍陣地!這樣對重裝甲集群的陣地阻擊戰,是後世兩百年內非常經典的案例,徹底宣告了“重裝甲流”謝幕。
27日後,鐵星的重裝裝甲團則是攻下了凡爾攻勢頓挫後,後勤堵塞的據點。這個據點僅僅是一個火車站,因為凡爾人事先沒有考慮過進攻放緩,且缺乏車站管理團隊,物資在這裡無防護,堆積如山。軸、皮都覺得不截了這個“快遞站”,那實在是對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