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年開始黑河流域正在全麵建設中,5.9萬的原偏遠黑河人口全部遷徙到了嫩江平原城市恢複黑土地上繁榮,連帶著統伐區各個地區支援的24萬人一起開始全力恢複生產建設。
整個東北亜也是當前全人類重返文明的最為熾熱地區,同時未來“聖地”。因為全球幸存者營地選中的“知識擴散者”就是在這裡進行總學習,然後再放歸回他們的幸存者營地。
與統伐區相比,世界上其他人類幸存者營地,接受現代生產資料和物質支援,才剛剛從愚昧的部落時代中反思。還充滿著舊時代束縛。所以這片黑土地上“教學”可能會被傳為“聖地”,未來極有可能會成為朝拜的點。
……
衛鏗此時的足跡已經遍布了歐亜大陸的各個部分,高緯度,以及沙漠地帶的幸存者基地都已經找到。衛鏗選取的部分幸存者中的優異者,被送往黑河地區進行學習。半年一個學季,一年寒暑可以乘飛機返回。
因為這裡以教學為主,統伐區十年前的一係列老設備現在又活躍在了這些教學工廠中。
這些需要手工操作的車床,遠不及現在開始投入使用的金屬外殼、肌肉殖裝自動化設施。但是其操作骨架清晰明了,按照正常學習流程,幾年內就可以掌握。
並且由於是最初版本的機械機床,在學習殖裝化技術後,可以一邊理解,一邊改進。
6月23日,在紅星三廠中,三號實驗平台上,黃煜這位工程師一邊用一級心靈語言對著學生們透射著立體機械動態信息,一邊手動將十二缸星型發動機,安裝在了大型雙翼螺旋槳戰機上。
十分鐘後,隨著發動機的啟動,大量不完全燃燒的黑煙噴湧而出,讓周圍欄杆上學生們鼻腔失去了“清新”,不得不依賴頭盔中的心靈語言完成的模型來進行理解。
黃煜拉下了自己的玻璃麵罩:“這是統伐區163年的技術,依靠氣冷來來進行啟動。”
注,統伐區目前科技給予是漸進性傳遞,這是因為全球現在科技跨度太大了,最高等科技自然是衛鏗的碳基製造、機械拚裝,這個技術水平幾乎等於星際時代量產機械兵武,但是在“文明”程度上,現在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明白科技,所以還需要最基礎手工業,來讓新生代認識了解。
例如現在衛鏗就在完成渦扇發動機、渦槳發動機。而繼承者中部分專精於航空的,也能掌握“材料,電控,設計”等繁複的技術路線。
至於當下北方各個省的地區級工廠,現在的空中運輸機技術,是大功率的液冷發動技術,噪音非常巨大,乘客必須完全戴上殖裝頭盔,才能安穩地坐進去。
現在給這些教育水平停留在小學六年級普及度的外區域人類,也就得要更簡易的機械技術,統伐區新生代將輸出的科技標準設置在了一戰二戰交替的狀態。
其實這對於現在全球各個幸存者營地的現狀,仍然有一定難度。
哪怕是已經淘汰的初級技術,密密麻麻的齒輪,以及控製電路的走線,比最複雜的軍事模型拚裝還要複雜數百倍。
而且比起拚裝模型,這東西每一個零件的精度差距都不一樣。如果安裝的順序不對,錯過了簡單按壓流程,本該在內部嵌死的機械組合沒有做,就發現這些結構膨脹會占用下一步零件嵌入空間,保不準會發現後續的零件塞不上了。
部分零件為了組合牢固,在安裝時,剛好是需要形變,卡死。這些都是按步驟,以及加工流程來的。
在二十世紀的時候,沒有脈動生產線對每一個步驟細節進行精確把握,隻能用依靠培養熟手來保障品相。
目前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新人,根本沒能力在二十年內,在自己老家拉出來這樣機械生產組裝隊伍。
教學工廠中生產線,就如同一條斷斷續續小溪,無法通暢運轉。
如此教學的意義是什麼呢?黃煜這些統伐區組織的乾部們在授課前,是被衛鏗詳談過這麼做的重要作用。
衛鏗:“意義在於,讓他們能見識到,相對於純生物科技更加艱難學習的機械科技的潛力。”
若是專注於更容易的生物殖裝技術,而忽略機械的,那麼未來難保不會再出現“秋孟非”這樣想承包全人類未來的狂人。
在先進已經崛起的情況下,全世界其他區域的人類想要跑步進入文明時代,就必須得學習。
然而文明之間相互學習最容易產生功利,傾向於學習那些容易成就個人。遺忘那些較難的社會組織發展。
……
現在衛鏗和統伐區的負責人們,現在將科技進行了仔細的劃分。
從技術較高難度,到技術較低等難度的。從基礎、且對整體發展來說重要的,再到高端、但隻對較小層麵人產生受益的。
並且約定,統伐區為了確保這些地區還在起步的原始機械工業積累不被打斷,在一百年內,不會用科技優勢對外區域戰爭。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
當下衛鏗在歐亜大陸上每一處的遠征基地的建設,都不超過三千人。
卻利用最新式的科技,確保了彈藥、燃油供給,形成強有力的進攻箭頭。但是頂端的光芒萬丈,卻容易讓旁觀者忽略,選高地、搭建房屋、挖土工事這些最基礎的部分。
以至於目前,這些來到統伐區的歐亜大陸各個居民點的學習者們,依舊誤認為,衛鏗集群是完全依靠空中運輸力量展開了對整個大陸的鎮壓。
事實上,在歐洲大陸上,為了保障平均每個衛鏗個體每個月兩百噸的物資。兩百年前的鐵路被快速修複。
二三十個59式半人馬機甲拖曳的火車皮在鋼軌上轟轟隆隆運行,這樣一個裝甲合成營才是擊潰地中海地區“死鹽王”使徒的核心力量。
……
按照當下175年的戰略形式,衛鏗還需要五年時間,就能剿滅地中海區域的“死鹽王”。屆時格林蘭島嶼的數萬民眾就會能回歸到廣袤的歐陸大地上,同時接收來自統伐區方麵的生物發電站、機械獸等初級科技,各種資源是極大豐富的。
當本錢極大豐富的時候,就代表此時領導者自以為:沒必要收斂一些做派,可以帶著毛病繼續發展!曆史上乾隆時期就是如此。這可能也是衛鏗現在給歐亜大陸其幸存者營地補不了的課程。
相對而言,正常的文明在破除陰霾前進時候,是需要負重的。
東亜長江黃河這幾十年前曆史流程中,統伐力量在取代舊城邦的時候是背負著大量的包袱,大量秉持得正義的人是被素淩霜這樣的人不斷擠兌,利用。那些喊著口號“為了黃河”不起眼的人。)
五色聯盟和建鄴這些城邦主義守舊勢力仗著文化老本,一直是存留到了170年,才徹底地玩完。統伐區在和這些不斷企圖用新技術“枯木逢春”的守舊勢力路線鬥爭中,堅守了文明,為後人提供了“思想的武裝”。
這些問題有這樣“曆史課程”後,後續發展就不會再犯下類似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