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統曆2291年發生在西域鹹塰的這場夏季戰爭,從曆史勝利者的記錄中來說:東正聯邦不宣而戰,悍然對神州發起進攻。
但從諸多角度客觀看,神州西邊陲的布簾後麵早就安放了一層層厚厚的鋼板,等著東正聯邦來踹。
這樣的戰略預判,在這第四次寰宇大戰中,整個神州高原區域的後發製人中屢見不鮮。追溯其戰略脈絡,可以看到早在戰前十幾年前,神州西部在經濟、內部治理、外交中就部署了長線投入。——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
8月15日,從戰爭態勢來看,東正聯邦的進攻波次是最強的時候。
東正聯邦繼承的蘇俄核心科技,聯盟坦克經過了現代信息科技魔改後,成為了東正人南征北戰最可靠夥伴。
這些雙聯裝重型坦克,正成排列隊,以海浪一樣的波次衝擊神州的陣線,這樣的雙聯裝坦克炮與大食地區的仿造貨有天壤之彆。
聯盟坦克追求的技術指標,讓雙管火炮兩發彈頭打在同樣位置上形成雙倍穿甲。注:主世界二十一世紀上半葉,其電子技術依無法這樣的性能。
而在這個時代,蘇俄末期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技術可能。
那就是在天啓在內的雙聯裝駕駛艙裡,鏈接複雜的電機係統,和雙管炮的兩發重型炮彈電子係統進行鏈接,通過人腦對彈道的微調讓彈道最終重合為一條線。
這個腦接技術非常黑,也就是坦克駕駛員的大腦頭蓋骨解開,植入大量電級,替代為鋼腦殼。但這是時震位麵,星際時代許多偏遠星區的殖民部隊的裝甲技術常態。
【整個命令與征服曆史洪流中,沒有任何道德能夠約束黑科技,除非能夠從社會學的根本上提升人在生產係統中的地位,才能遏製這樣的文明劣化現象。】
雙聯裝火炮的破甲能力,依賴於精英坦克兵。因為隻有精英坦克兵才能保障開火的三分之一概率,出現雙彈直線效果。
東正聯邦現在的浪式衝鋒裝甲力量,幾乎全部是這樣的精英裝甲力量。
神州負責阻截的裝甲部隊,在這樣的鋼鐵洪流打擊下,其往往在五發彈丸後就被穿甲滅掉。這已經是電磁防護係統最優的表現了。
神州西線兵團在前沿穿著靈甲的戰士,在接戰五千米位置就必須跳下坦克,改成遠程信息化遙控。否則傷亡會數十倍地急劇增加。
最初的五個小時的阻擊戰鬥中,神州派出的六個輕機械化旅,損失了四百輛載具,死傷了28人。
當然神州在夷播海地區的防禦力也不是就被碾碎了,而是在衝擊中緩慢收縮成凹線。
神州反導係統在空中,遏製住東正的所有戰略轟炸投射,大批的坦克安全奔赴前線。並且靈活地穿插戰線,從兩側包抄東正的重型坦克團。
神州戰術演練中,一向是追逐勝利。減少傷亡,也隻是在勝利前提下。所以戰術上“怕死”的神州武人,在戰役任務執行上,有著超出東正指揮官想象的主動性。
東正聯邦軍團在艱難地碾碎了阻礙的神州裝甲部隊後,立刻遇到了坑道防禦的阻擊。
東正的指揮官驚駭地看到,短短的十個小時內,這大平原上出現了數百公裡的塹壕。這些塹壕區域,神州智能機械步兵扛著導彈反擊重裝甲力量。給東正裝甲集團造成了不小傷亡。
東正裝甲集團,必須等待步兵來爭奪這些塹壕區域。才能安穩地穿過這裡,然而後線的步兵呢?被截住了。
~
神州在開戰前反複的戰術推演中,東正集團在歐羅巴的作戰部隊非常精銳。
必須用鋼鐵和鋼鐵對換硬生生阻擊。但隻要能頂住東正聯邦最強的一波進攻,讓其計劃受挫。東正後續的大兵團作戰協調能力,會出現嚴重問題。
當然東正第一個波次是非常強的,幾乎達到了神州參謀部預算中最嚴重的程度。
東正是將自己三分之一的軍事力量挪移到了東部,衛老爺的預算中,東正人這股龐大軍事力量,會獅子搏兔湧向神州西部邊塞大門。
但事實上,衛老爺那是算多了,東正人在東線軍事調動,原本還預備著南下碾碎波斯地區的防禦軍團。對於神州的進攻,毛子指揮官們是籌算了“夠用”的力量。
或許,東正的這幫從歐羅巴沙場中滾爬出來的的光頭們,在大食找過自信後,把神州也當成十幾年沒打過仗,沒見過血,隻知道高科技作戰的“紙龍”。
兩個大國在地區的較量,就宛如武俠高手的對決,第一波刀鋒傷不了人,或者是避開,那麼就是自己要害感受到寒芒了。
~
15號,本地時間上午7點到下午4時,足足八個小時,神州在夷播海三個機動裝甲旅在對外公開報告中被東正人“殲滅”了。
按照這個模式來計算,一共是八千輛主戰坦克七十噸)被擊毀。這給了東正人巨大的信心,當然也讓神州東部那些人聒噪一整天。
在西神州軍事部門內部,不公開的數據中,兩百四十七位戰士靈甲裝備)戰歿,受傷人數是八百人。這個情況西神州最高指揮部看來,也的確是戰場空前激烈。但是若是公布出去,絕對不符合此時神州東部漫天報道“慘敗”的概念。
~
神州的信息化程度非常好,這些在火炮下戰歿視角大量回饋方,而且視角很多,不僅僅有遇難第一視角,還有戰友視角,以及空中視角。
這些傷亡信息回饋給後方的規模,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數萬人死亡的視角。
神州高原的所有生產部門在生產間隙,觀看前線戰爭畫麵,在充分知曉前沿殘酷。為此,數千項武器調試改進快速供應戰場。
~
15日中午,在外界的紛擾中,徐河的指揮部內是“任由外部清風拂山崗”,仍然在有條不紊的下達的作戰治理,針對前線出現“凹”,展開了大量阻擊戰。
在徐河等指揮中心看來,神州的六個裝甲旅阻擊任務很完美,完成了1:3的戰損交換。
在地煞探測中,東正聯邦損失了大量重型武裝,至少七百輛聯盟坦克倒在了衝鋒道路上。燃燒的殘骸徹夜不熄,成為大地上星星點點的火光標識。
神州其他參戰集團調動所需二十個小時時間,神州第一阻擊集團不單單爭取到了,並且現在還夾住東正的“矛頭”。
自此,東正聯邦原計劃‘快速推進過程後,用空中飛艇傳送氣墊船快速渡過夷播海’的已經破產。
現如今神州在夷播海東南岸邊,已經完成了火力部署,充足的火炮力量成為了東正聯邦東部進軍的第二道門檻。
~
鏡頭切換到東正這邊。一艘黑色三萬噸浮空戰艦在空中漂浮著。命令與征服4空,nod支援型基地,就是這樣懸浮戰艦,技術對標青龍級)
剛剛完成軍事衝擊作戰的東正裝甲集群,急需要調整。神州在夷播海外的裝甲力量雖然消失了,但是源源不斷的三百公斤級彆機械步兵,仍然帶著機械狗各個地帶進行抵抗。
這些幾十個機械單位為一個小組,七八個機械組圍繞著三個神州士兵組成的前沿指揮部,然在威脅東正聯邦對占領區的控製。
神州在此的頑強反擊,在灰黑色“支援艦”內艦艙東正將軍,手中指令遲遲難以下達。
儘管大紅宮那邊對此次進攻給予高度褒獎,但作為前沿指揮官,絕不是歐羅巴、大食能比的。歐羅巴是缺乏了重火力和組織力,大食軍隊是毫無“死磕”的意誌力。
東正前線指揮官,對著後方索要“雙刃”武裝直升機和輕裝裝甲車,來反步兵。
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裝甲集群衝擊停滯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東正聯邦現在需要的不是什麼“清掃”塹壕的壓製武器,而是需要米格空優戰機空中掩護,並且讓輕裝甲部隊進行掩護衝擊,不給神州大規模火力反擊部署的時間和機會,讓裝甲集群度過這個虛弱的回合。
東正聯邦並沒有完成好這樣的戰役銜接工作。而夷播海邊緣恰好也是一個天然的好地方。
~
就在東正後方官僚後線磨磨蹭蹭準備調度遮蔽物資,神州這兒趁著這個空隙,大量無人機在夜晚同一時刻放飛。
神州總戰役指揮官,徐河調來了五千輛火箭發射車,打了足足二十萬發遠程製導火箭彈。
神州一簇簇遠程滑翔火箭彈,成為15號夜晚到16號淩晨的主要“天氣現象”。
這一夜天空下著“雨點”,火花“打濕”了地麵。
東正的坦克們流著“血”,哦,是冒著煙,煙順著風兒,混入了廣闊的草原的天空中。
當然,這一條戰線上火箭彈雨點隻是反擊的前兆。神州的進攻主力並沒有隨著轟炸理所當然出現在東正兵團的正麵,那麼“神州主力”呢?
當某條戰線總是在被動挨打的時候,這就說明其他戰線有布置。
~
16日早晨。
在天山北側,神州的八個裝甲旅成功突破了北方戰線。
這是當年白坤在伊列戰役後期出兵的戰線。當時白坤的手裡後勤有限,無法發動大規模進攻。但現在,整個西神州工業總產值,嗯,單單是鋼鐵這一項就是東正的十倍,發電量則是二十倍。
87台萬噸多足地行艦,組成施工隊,開始對三條四車道的戰時鐵路,多段施工。防空導彈陣地,在周圍布置密密麻麻的火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