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3年,衛鏗回到深海,正好趕上海底進行新一輪的工業農業規劃發展浪潮。
眼下有六千七百個技術團隊,正在水下空間站的一線基地進行工業設計。
例如在深海氬氣基地,一個個薄膜隔斷空間內,金屬在激光火花下加工,然後被懸浮機器人送入了下一個工業處理室中。
~
在一個生產基地中,控製溫度以及噴射惰性氣體,需要大量專門的空間來處理。
這個時代,伊甸亞、歐羅巴在戰前積累的小型實驗室級彆海底采礦基地技術,是在試驗中采用固定的艙室隔斷。將生產車間定成了一個個固定的格子。現在早已經落後足足一個馬拉鬆了。
神州工人們現在是新一代的設計,用相對可動的薄膜來隔斷。
這看起來是小小的改進,其實牽涉的工程技術相當複雜。其意義,就和進化曆史上脊柱動物長出了合理的骨骼的進步一樣。
薄膜可動,就預示著各個區域在生產互動中可以調節,在各個環節原材料工業半成品囤積的上限可以增高。
例如化工生產,過去在某個環節上,硬殼式樣艙室達到儲存上限,整個環節就必須停工了。現在可以讓其他艙室縮小一下,擠一擠。這一切就如同一個細胞大量複雜的細胞器中,有著生物冗餘性質。
並且更重要的是!這在海底這個特殊環境中,相當於地麵集裝箱簡易廠房的兼容性。
因為隻需要一個模塊性的大型深海空間艙作為基礎就行了,接下來就是內部鋼架薄膜的靈活協調,隔斷成不同標準的艙室,這比專門構建不同技術標準工業艙要節省多了。
要知道深海和太空中,不同於地麵。
地麵上人類可以自由活動,可以從內到外全方位搭建千奇百怪的建築。
深海和太空出艙都是很麻煩的,不適合大量工人活動。
當神州這種傳統的硬殼框架隻需要在陸地上做好,投送到海底,工人對內艙自由搭建,無需複雜的出艙操作。說明這項技術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天頂星科技”,而是可以大規模民用的科技。
~
一個標準的基地艙室,擁有內部可動薄膜化的科技,可以通過僅僅改變薄膜和支架就能調整成為上千種不同的生產廠房!
並且即使是確定一類生產車間,在需要生產調整時,也可以重新修正調整為另一個類型,整個過程消耗的人力可以隻是三到四個人,連帶著大量機器人。
這樣一組將基地艙自動對接好,整個基地艙展開內部薄膜進行隔斷。神州海底土木工程人機智地將這排列機器稱呼為“陣法布置”,而後展開薄膜隔斷“禁製”。
這一套看起來“基礎”“粗淺”,與工地蛇皮袋、鋼架支撐的工業建設之類的模式類同。該類工程技術,讓海底執行安裝的費用,直接下降到了十分之一!
而解決了海洋生產普適問題後,海洋特性能讓大型、超大型機械的安裝、物流,甚至比陸地環節還要低。
陸地上幾噸重的重型機械,還難以運載,在民用領域七八噸的機器需要十幾個工人反複忙活兩三個小時才能打包成功。
在深海中,隻要控製海底機器人,找到這些海底設備外殼預留的掛扣,然後將充氣結構的對接鉤子套上去,彆說安裝自動化推進器,就是兩個工人的海底工作艙就能在水下推著這東西走。
~
秦統曆2293年,這注定是一個大發展的時代。離州戰役結束後,高原區域加大了海上工業製造業人員的外派。
神州整個重工業體係已經有朝著深海轉移的跡象。在巨大水下堡壘中,宛如一個個巨大的艦隊停放場,蜂巢一樣的鋼筋水泥洞窟結構,能容納一個個邊長一百米的標準化基地艙停放。
這些基地艙,都被工業部門下屬的海洋生產公社給承包了,開始了化工、冶煉、機械製造全麵深海化的改造。
這些公社相當於過去的子公司,屬於集體製經濟,也有著專利以及產權收益,以及對其他公社的股權評估。但並不是商資體係。
所以擴張不是資本式的擴張,而是一種類似於“細胞繁殖”的擴張,
模式如下:隨著集體管理經營優良的增加,可用的科技專利增加,以及生產積累會產生大量的公務員乾部和學士席位。經營好的公社允許開新的公社,老公社將分出乾部。
這樣增生傾向於產生“新的生產實體和崗位”,而不是舊金融體係那種傾向於“交易財富數字增生”模式。
深海產業增生是以人為基礎的團隊擴大,該模式不會形成寡頭。經濟停滯也不再是削弱居民普通用品的供應,而是刪減領導崗位的空缺。
該種模式下,團隊需要“技術至高”,需要“團隊中所有合作者公平的尊重”。而不是商私主義鼓吹的“財富價值認可”為動力。——正經的技術人員,哪有精力鑽研複雜的經濟學上的成功理論。
~
海洋目前處於經濟大擴張時代。
藍星033號公社,在2292年11月的時候,完成了深海三酸兩堿的工廠。
珠鋼334號公社,在2293年1月的時候,完成了海洋鈦合金冶煉、加工技術。
農匠933號、232號、322號公社的科研人員,完成了深海淤泥淡化,馬尾藻農業培育技術。
補充:現在在離州南部外海,到處都是這樣的農田。而這樣產出的馬尾藻,則是被高氧氣的深海飼養場消耗,產出大量的魚蝦生物。
諸如此類的技術突破,在離州戰役後短短六個月內發生。
衛鏗再次歸來時,離州外海這一套工農業技術鏈已經夠‘社治’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對於整個離州人民來說是利好信息。
在這次寰宇大戰結束後,未來可見有相當一部分人口轉入海洋工業鏈條的運轉中。
衛鏗走到自己的深海空間艙中,打開視頻,上麵播放的各種“離州大眾在推翻大山後爆發出建設的熱情”主旋律宣傳。
哦,單單是熱情其實並沒法激發起“大乾快乾”。衛刁民講熱情,不宣揚熱情,而且在衛老爺這個刁民心裡:隻有待遇福利上去,且確保公平,才有熱情。
~
所以在當下大發展中,離州還有一項數據是值得注意的。
那就是海洋遊輪購買數量開始猛然上漲,帶動了高原在天竺洋的造船業。
這個深海是不能玩房地產的,但是深海在容納工業鏈人口的時候,必須得考慮工人們的衣食住行。
一艘十萬噸級彆郵輪可以容納五千名常住旅客,和一千名外來人口。
這樣的住宅差不多平均每個人二十噸鋼鐵,比起一百五十平方米八噸鋼鐵,顯然是要貴多了。而且郵輪的壽命也隻有三十五年。
但是啊!這玩意對地皮的需要很少,隻需要沿海地區開辟足夠的避風港口。
在全球都在用戰爭拉動工業運轉的時候,高原工業產能在這些新民生需求下開始飆升了。
~
離州大陸上第一批有了郵輪名額的工人們,很快在網絡中展現了自己的生活。船上有著怡人的空氣,洗澡堂、社區圖書館、運動室、網吧、學校以及初級醫療一應俱全。每年體檢確,深海也不允許工作者健康度不足,倘若意外大傷,隨時有醫療直升機可以載人啟航。
飲食,以及無限供應的海鮮,定量供應的新鮮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