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農業結構是什麼?
在近古時代,先進農業是依靠基因工程技術製備良種,靠化工技術,獲得農藥化肥優勢,以及機械化集約生產。全球幾大糧食壟斷集團依靠這套模式締造了當時的優勢農業生產產值。
但若是以市場產值來算的話?
再往前推兩百年,明清時期,東方的貿易出口中,瓷器、絲綢占據了最大貿易產值,比工業革命後的棉布還要暢銷,若是按照當時的市場利潤論斷,也是先進的。
~
美國的生物博士通過生態多樣性數據模型來推演經濟,結論就是,多樣性越差,經濟越容易在毀滅性危機中崩潰。這片論文出來後的幾年,美國經濟危機,為這個論文的正確性做了注解。
也就是說,一旦大量依賴石油和化工機械的農業經濟,受到了上遊能源和下遊消費市場的波動,農場主們是很難找到多餘的出路的,他們的道路在單一農業經濟體係上被堵死了。——猶如失業工人一樣,不知道做什麼,也什麼都不能做。
但是,農村地區存在著多樣性經濟,各種水果,綠色蔬菜養殖,在少數農產品銷路波動的情況下,隻要得到地區的貸款和保險業務,就能轉向其他的產業鏈,就會分散成小問題。一個個小問題容易解決,變成大產業農業那樣集體歇菜的大問題,那就是積重難返了。
各種各樣的養殖生產,看起來很鄉土,但是在二十四世紀的行星開發中,這些早期大棚溫室的基礎生產數據,為行星開發中各種複雜的環境,提供了基礎參照數據。
~
東西方農業經濟的差異,根本在於到底那個模式讓更多的人參與了農業技術積累。
當鄉村和城市的對接日益狹窄,銷售渠道隻有少數人掌握時,必然會發展成大型農業公司那樣的類型。近古曆史,西方農產品早就工業化,番茄,雞蛋,大小都是一模一樣的,這些品種都唯一了。
若鄉村和城市有直接廣泛的對接,即:鄉村人民隨意進城售賣農產品的條件。
當鄉鎮中多樣的中小型企業,能比大公司更靈活的把握住城市各個階層的蔬菜,一條條獨立於大公司掌握之外的供應鏈,先是通過菜籃子進城,而後更是在網絡帶貨等手段下生機勃勃地進入市場。
水果,各種特殊禽類,畜類,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口味例如竹鼠、狗肉),無形的遏製住了大型農業集團對這一處的擴張。
即使是大型公司多次利用輿論口舌,試圖引導消費潮流,將狗肉罪名化,將竹鼠等經濟養殖扣上不安全的黑帽子。也仍然打壓不了農產品的多元化消費市場。
衛鏗:散養的土雞蛋,就是比工業化的洋雞蛋好吃。
近古曆史中,東方的農村視野是打開的,能和壟斷商團搶商機。而東方的城市也因為大批青年去過田野後,在今後幾代城市文化追逐多元化的時仍接著地氣!
認知上的平等,在信息時代後,使得城市的年輕人能從父輩講述中有所向往農村放牛,掏泥鰍等各種樸素鄉村生產,而農村的年輕人,在二十一世紀也知道要跟上城裡節奏用視頻app,播放養殖竹鼠、田間蛙魚來推銷產品。
相反世界其他地方,以燈塔為例,選舉區的紅區有著全世界最多的教派,一片死寂的土壤。
而大城市所在的藍區,多元化後追逐自由的方向,是各種不切實際,用藥自由,性彆多樣性,肥胖,動保,環保,沉迷於疊buff中,腳踏在空處不自知。
~
潘多拉紀元的145年8月25日,統伐區與“技術崗位考核”同步的“行政能力考核”開始了。
然後就開始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對每個部門的年輕人員進行抽調。
衛鏗在宣傳機構中的文案:“上山下,嗯,完成與廣闊疆土區域的交流,是相當有必要的。這是曆史的使命。”
統伐區這次大規模社會調動,相當於一次全麵戰爭動員。這實際上也就是一次戰爭。萬幸的是,統伐區現在完成的儲備較為充足,並不受物資的限製。
所有進入鄉下的青年,每個月發送20元的生活費食堂飯菜免費),領取棉被等物資,在鄉間也有安排。
並且儘量安排他們和城市之間的送貨鏈。
【單單是每個月二十元的生活費,就已經是城市工人們平均工資的三分之二了】
~
第一批大概派了五萬人吧!
一隊隊人,唱著歌來到了鄉下,——很多人是第一次坐在了蒸汽大卡車上,非常興奮,對於這次集體征召活動,既然避不了,也帶著一絲對未來的期待。
第一天,乾草帶陽光香。
第二天,乾草有點刺撓。
第三天,牆縫中好像有蟲子,哦,問過老鄉後,不是,是放射塔生命輻射導致的真菌。
第四天,泥巴星好像混在了床單上。
第五天,第六天......
“咱們到底在期待什麼?”這一批進入贛南種植園區域的青年們,在到來的第一個星期後,麵對這草簾子窗戶,和咯吱咯吱的木門,就開始了抱怨。
~
鄉下的生活雖然溫飽暫時無憂,但是各種生活都是匱乏、單調的。
在炎熱的夏季中,這裡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為了避暑,隻能用集體用石頭砌出來一個涼水池子,蹲在裡麵泡著。
清涼油變成了必需品。
蘇打糖片,和玻璃瓶變成絕配,灌滿了熱水泡入一粒,然後吊在深井中。——鄉民們也學模學樣,“城裡人真會玩”成為了口頭禪。
在鄉村中完成了教學,和種植的工作後,青年們時間閒得無聊,將鄉人們習以為常的農林經驗編寫成冊,上傳到園林雜誌上。讓種菜天賦在骨子中傳承下去。
開始畫著小人書漫畫)
當然了,更是將村口的貓給擬人化,畫出了一部從小貓變成戰獸的冒險巨作。
繪聲繪色的,傳給了那些,種植區的孩子們聽。
更有的青年開始突發奇想,自己翻找機械戰獸的書籍。
主修文科的他們主動跨專業學習,開始從叢林中找到一些蟲子,試著安插齒輪和金屬軸,將四驅車一樣的傳動結構,和蠕動的骨骼對接,製造最簡單原理的機械蟲子。
未來他們按照交流製度,按時返鄉後,進入城市公務崗位,在拓展城市發展時,不會忘記周邊的鄉土潛力。
~
統伐區文件:基層是必須要的經曆。科、廳、……每一層晉級,都需要一定標準的基層工作經驗。而隻要城市這邊在製度上卡死了“地方人事直接給城市戶口大學生公務員編製的可能”。各個崗位是肯定夠安排鄉村曆練的文科生的。
曆史發展規律中,城市每年本來就吸納了足夠多的鄉村青年,但是在公器上,如果發生了“先入城的”或者“就出生在城裡的”來管後入城的青年,顯然就不對了。
當然要說統伐區政策完全沒有弊端是不可能的,公職人員的男女比例會大幅度偏向於男。因為外派是基層,男性比女性有優勢。~人之常情,城市內家長不會忍心不放心)讓囡囡獨自在外,大城市的都不放心,更何況偏遠處?
當然,上述問題衛鏗忽略。
衛鏗認為:“除了生孩子外,自己的肩膀能抗兩個女士的活衛鏗:絕不是針對白靈鹿,和秦曉寒)。”
……
潘多拉曆143年始,統伐區各種細微的交流變化,悄然的發生著。
在衛鏗持續存在的這條曆史線上,白靈鹿的監察團隊給出了更好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