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星曆1215年,星空革命軍各大根據地統一指揮中心建立。確定了“新指導思想”作為鬥爭的戰略。
這意味著新生力量將充分發揮集體優勢,鬥爭不再是少數人熱血的戰歌,而是大眾廣泛參與的史詩。
一個團隊有能力高的人,也有能力低的人。
當下,反動方勢大。
能力高的人去打擊敵軍薄弱環節,是在戰鬥。
而能力低的人不斷的轉移、牽製、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同時傳遞消息,構建新後方,這也是在戰鬥!
將所有人都安排在了能碾出命運車轍的大輪上,將責任分攤給每一個人,將命運係於大流眾生。
……
當總指揮核心成立後,第一步戰略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蕩星曆1216年,當舊勢力的數十個星空軍團和四十多位劍師終於選定了三個革命軍根據地之後,開始了看似聲勢浩大的鎮壓行動。
他們的艦隊準備了一個月,浩浩蕩蕩的前往24、35、33號根據地。
根據地的所有人員在進行撤退的同時,派出了擾擊部隊,並選中了十五個太空城附近的航道,進行“跛腳”作戰。
八月十四日,雙子星域太空城。維持治安的劍士團被伏擊,八十七位劍士被殲滅。
八月二十三日,百環太空城被攻破,重要的氦3能源蓄積站台被占領。二十四小時內,被盜走了八十七萬噸氦三,剩餘的能源被全部傾倒在恒星風中。同時,革命軍斬落127名劍士和兩位劍師。
八月二十八日,隨著百環城的劍士先鋒部隊回援,革命軍迅速集結了主力4000名空間戰士,伏擊匆匆返回的1500名劍士。
劍士甚至來不及從戰艦中散開,就被火力擊潰了戰艦防護,並封鎖了空間折躍通道。1500名劍士,600名被俘,其餘全滅。
而戰場的另一邊,太空城市聯盟擊潰了三個根據地,對八個根據地人員撤離的方向進行了追擊,但收效甚微。反倒是自己聯盟中兩位非常重要的人員被重創,聯盟的士氣低迷。
自此第一階段剿滅和反剿滅之戰到此為止。
……
然而守舊派係並不死心,也不靈活。
隔著兩個月,再次進行了星空圍剿,投入了更大量的兵力,並且也做了大量的偵查,信心滿滿的試圖圍堵住一個根據地的所有力量進行殲滅。
但這個計劃被星空革命軍中樞戰略決策部門提前洞察,所以將計就計:先於對方包圍圈合攏之前,打開三條逃亡路線。同時積攢出自己的機動戰略力量,依次對三條追擊的力量進行反打。
蕩星曆1216年10月25號,根據地所有人員全部撤離,根據地內留下了足夠斷後阻擊的力量。
而為了吊住,劍士們圍剿的主力,讓革命軍的主戰集團,能夠敲掉三條撤退路線上敵人的追擊力量——根據地的斷後力量,需要層層阻擊敵人的主力推進。
10月下旬的這場阻擊,也是星空革命軍第一次麵對劍君級彆的存在。
穹廬劍君,他是柔然星派出的劍君。由於需要一批星空環境加工的重要材料,所以接受了太空城聯盟的供奉,參與了這次戰爭。
26日,他乘坐著主攻兵團的艦隊,去拔除星空匪軍的巢穴。
本以為是手到擒來的旅行,卻不想在進軍的路途中被阻擊五十七次。儘管每次阻擊都不對他集團造成威脅。但是卻浪費了他大量時間。不惜生死的“匪軍”戰士在執行阻擊任務時的頑強表現,讓他動容。
星空革命軍的斷後軍團,平均每一次阻擊戰,都會在星空中拖延兩到三個小時。
鋒正這位空間技術僅相當於劍師後期的指揮官,以數艘戰艦損失的代價,以及不到百分之一的損傷率,硬生生的拖慢了主攻這一路。
而在那些反追擊戰線上的星空革命軍主力部隊,聚集了足足超過六十位中級空間能力者劍師級彆),以及三千多名初級空間能力者。
在短短四十八小時內,推動飛船折躍了一個光月的距離,這個距離相當於劍士主力兵團在該戰役中移動總距離的二十倍。在三個戰線上截殺了劍士勢力的追擊兵團。將試圖扼殺星空革命的這隻大手,剁下來三根手指。
~
隨著戰役一場場的結束,劍士們星戰的空間細波紋在星海中靜靜地蕩漾擴散。
~
11月初,這第二次圍剿戰役戛然而止。
太空城的劍士勢力們強行收場宣布“勝利”。
太空城主們:嗯,打掉了星空匪軍的老巢,可以算是勝利的指標。
至於匪軍的人員都離開了,且逃竄到了其他地方,試圖再度苟延殘喘?
太空城的劍士勢力們覺得:經過這一役,已經重創了星空匪軍的元氣,短時間內不會再有多大威脅。更樂觀一些評估,也許以後匪軍就一蹶不振呢。——這一切像極了,學渣對滿是選擇題的大卷進行估分的種種假設。
~
然而這場戰役,給那位加入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穹廬劍君,這位主行政星球來的人,一直是專注於大門派之間的較量,他也是第一次開眼看到了邊緣星空區域,最新戰爭實況的場景。
他親自審問了俘虜後,回到了戰艦中,皺著眉頭看著星海地圖。
在目前這片星際大門派相互對抗的大局中,過去所有劍君級彆的力量,都將星際邊緣區域的盜匪治亂,看成了是紫木星某個派係的棋子!
但是現在看來,不出一代人,他們就能發展出與劍君正麵對抗的力量。這是目前劍道時代的毒瘤!
……
而革命軍星空運動戰的過程中,除了前沿激烈的戰鬥,大量的工作著眼於根據地群眾組織,重要物資轉移,原先放棄的根據地的重建。
在這場戰役結束後的五年裡,
作為“初級”光子守衛者的衛鏗,全程參與這個大潮的方方麵麵。以大量底層的視角,記錄這個時代的一切!
在革命軍內,衛鏗作為熟練的技術工人,參與了至少十個根據地星團,褐矮星,木星級流浪星體)上的能源體係建設,材料生產。
並且在空餘時間內參與教導了八個班四百人的“學徒徒級朝初級晉級”的教學
在根據地的能力培訓班中,從徒級到初級的完整課程是六百七十個課時,精講開拓訓練可以拓展到1204課時。衛鏗作為初級光子守衛者負責授課其中四十個課時。
革命軍的教學是“流水線”“標準化”,每一個課節如同齒輪一樣能夠卡在一起!
這意味著!單從教學工作量上來看,衛鏗完成了對十幾個學生成才所需的授課量!
衛鏗不是專業教授,隻是精通某個環節的“中人之姿”。
現在初級光子守衛者就能儘到這樣的力,那麼整個革命軍的體係呢?
……
穹廬劍君和其他劍師,關注的部分是:星空匪軍統帥在戰役裡以弱勝強,此次逃脫後,日後必成大患。
但衛老爺的論文報告上:目前這個階段,革命軍各根據地人口總數達四百萬人,其中能夠空間折躍的占據了百分之六十。而達到初級的人口逼近了百分之七,生產力和人才培養效率都超過了兩個數量級。
這已經是社會體係的勝利!
用最最惡劣的條件進行估計,就算這次革命有百分之一的概率被“曆史意外”打斷。,舊勢力也消除不了革命留下的影響。
秦曉寒批注衛鏗的論文:最最惡劣的條件?嘖嘖,是什麼,這片星域星球集體爆炸嗎?現在誰想讓曆史意外,那麼我就讓他意外~”
……
蕩星曆1221年,聖劍位麵世界的核心區之一,紫木星上。
風之穀生產區,經過了三十年的工業生產後,這裡日益成為了整個大陸最發達的區域。
地幔的金屬開采量從無到有,現在的產量已經超過軸區的金屬冶煉區。
風之穀裡大量的建築拓展到了兩千米以上的高度,城市內還有了數千條可以直達太空的軌道。
兩千米的高樓自然不是過去合金鋼支撐的混凝土,而是由電磁力支撐的超級大廈。因此,城區早就脫離了“鋼筋水泥玻璃窗”的風格。
建築群都是硬朗精密的幾何體,在這些幾何體中穿插著宏偉的機械結構。
例如在方塊大廈之間常常會伸出橋梁。這些智能移動管道橋梁可以達到數千米長、幾十萬噸質量。這些龐然大物能在不同樞紐建築之間組合,嗯,插入樞紐大廈預留的五十米直徑的通道插口。
這些建築溝通如此方便,城市的組織也不是各種上對下的門派、家族。而是相互交流的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