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兌換兩百把突擊步槍,總重量一噸。兌換七十萬發5.8毫米子彈,總重量十二噸。
接下來,來個一千把三八大蓋,一共四噸重。衛鏗原本是準備自己找木頭來做做槍木,然後兌換槍管等核心零件,但是係統提示自己的槍木可能會加工不合格,對彈道容易產生影響,而那個槍木加工也要多個工序,絕不是簡單容易就能搞定了的。看到了那一串工業造槍流程後,衛鏗決定不在這上麵玩節省。直接兌換整槍,以及瞄準鏡。其中還包括一百個夜視瞄準鏡。
衛鏗:“再也不想第二次兌換了。”
栓動步槍時代,三八式是為東亞人設計的槍械。民國時期工業基礎近乎零,不具備獨立軍工設計能力。中正式就是毛瑟改,在中條山會戰中被三八式精度壓製,一定程度上是國軍兩倍兵力被打出了二十倍戰損比的原因之一,至於半自動步槍時代,那就是建國後完成工業體係建設後的事情了。儘管衛鏗一米九,如今的體格絕對不下於20世紀的西方人,但一款步槍要想上戰場射擊,還得考慮環境耐適等多種要素,而三八大蓋外麵的防塵蓋就能良好的防止沙塵侵入。
該槍擅於拚刺,後坐力小,遠距離瞄準時彈道穩定,在係統的瞄準輔助下,尤為重要。至於6.5毫米步槍彈。來個一噸就行了。平均每個人五十多發步槍彈,足夠打一場戰鬥了。
最後就是重火力!火炮,不是先前的迫擊炮,而是能兼顧攻堅和火力壓製的火炮。衛鏗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點了二戰的那門名炮,92式步兵炮:
口徑:70毫米
全重:0.212噸
炮全長:2.745米
炮全高:0.62米(帶防盾)
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資料宣稱可達80度以上)
範圍射界:左右45度
彈種:70毫米高爆彈榴霰彈煙幕彈
彈重:3.8公斤(高爆彈)
炮彈初速:198米秒
最大射程:2788米
最小射程:100米
該火炮的亮點就是超輕,兩百公斤,可以拆分了零件步兵打包帶走,非常適合衛鏗現在的條件。
彆看這個火炮小,但是對磚瓦結構建築具有有效破壞力,而其高度和重機槍差不多,可以悄咪咪的推到前方,在其視角盲區內抵近直射!所謂的大炮上刺刀戰術。
係統傳送的絕不是原版技術的武器,而是有‘皮膚’的,整個炮車的鋼鐵鍛壓技術勝過二戰,甚至一些炮管之外的結構部件用了鈦合金減重量,而炮管上的瞄準設備是電子的。
這玩意好啊,衛鏗直接要了十六門,湊了四個炮兵連,看著係統在視角中的建模,氪金後的衛鏗吐了一口氣,欣賞自己即將獲得的力量。打開了自己上次北進地形圖,腦補著將這四個炮兵連布置在地圖上的某些地方,進行戰場決戰的樣子。這個yy的過程中,衛鏗承認自己可能會看的有點傻。
因為啊,衛鏗換完了炮後,係統自動的翻頁到了裝甲車這邊,沒等衛鏗說什麼,就直接友情提示道:主戰坦克上的稀土零件沒法傳送。建議兌換四號坦克,二十噸一次能換兩輛。
這東西衛鏗pass過去,繼續要了煤氣發生器和車載發動機。
當然係統更進一步想要推薦複製中心,衛鏗也直接跳了過去。開始挑選更多的化工設備和機械加工設備。
……
按照係統的要求,在十五個小時後,無關人等隔絕出去。
衛鏗將各個區域摸索到的特殊砂石用獨輪車從庫房中推了出來。
這些自己沒法提煉,但是可以組成所需物品的原材料,早在幾十天前就被應對不時之需的衛鏗分類好了。
而這次兌換規模比較大,係統要衛鏗圍繞著整個六百米的叢林邊緣站好,提供定位坐標,然後讓衛鏗拿起太陽光鏡麵對準了叢林上空,光線在上方交錯的過程中,宛如激光發射器一樣,一簇簇非常細小,但是密集度極高的光束掃過了整個灌木叢,這些灌木叢冒煙了,然後燃燒了,而火焰被光點捏成了光暈擴張來到了整個叢林裡,頓時叢林不是燃燒發光,而是如同燈絲一樣全部放射光。
五分鐘後,隨著一切都湮滅,礦產隻是變成了礦渣,而原本的叢林,宛如是被中子彈平定過得現場,非常的平且內部微微凹陷,衛鏗要的物資在正中央。
外圍的衛鏗封鎖場地,然後一個個小組排隊進入領取武裝,推動物資。
最後那十個大型設備,衛鏗深呼一口氣,覺得工廠內的煙囪可以更高了。
當這些設備建好了,
機械上,衛鏗可以自產機槍,一噸載重車輛的軸承。
化工上!衛鏗在這些天乾餾木頭,產出了一些木炭油料,這類苯類物質,現在可以處理了,硝酸硝化後就會變成——那種評判爆炸單位的物質。
維度空間中,白靈鹿看到衛鏗在查著資料項目,吐了吐舌頭發送詢問:“你這是準備炸山嗎?”而衛鏗也半迷茫的對不可預見的未來作答道:“我不知道我要做什麼,隻是,這些技術可以做,我就跟著做,”
隨後又解釋了一句:“我不是天才,沒有那麼強的預見性,但是作為普通人遵守社會分工,全麵準備,能少吃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