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她整頓南越的日子裡,紀卿竟然又發現了一些了不得的東西。
芳洲的人在清理重造白芷洲宮殿的時候,在楚軒書房更裡側的地方,發現了一大箱的金晶沙。
據楚軒筆記所說,尋常兵器裡,隻需一小點金晶沙融煉進去,就可以使兵器比普通兵器鋒利數倍。
而紀卿在發現這東西之後,幾乎立刻就想到了它的用途。
在不知多少次的嘗試失敗之後,他沒能造出了更加鋒利的兵器,卻與雪蠶絲鞣製在一起,製出這種極細,但卻極為堅韌的細絲。
鳳無憂覺得這種絲用於攀援或者危極情況十分有用,所以令每人都帶了一些在身上,想不到會在這裡派上用場。
正在慶幸間,忽然身側周慕壓抑不住地狂喜出聲“火把,他們到對麵了!”
鳳無憂連忙抬頭,隻見對麵果然有兩支火把,正在做著同樣的大回環動作。
那微弱的火光,在他們的眼中,卻幾乎像是太陽一樣耀眼。
“準備下水。”鳳無憂毫不猶豫,立刻說道。
一側周慕早已低聲應命,招呼一聲,帶著足有近千人的工兵,拿著板板繩索之物,快速地往江中跑去。
到了江中,早有人先劃著小船入河。
小船並不急著向前劃,而是先用前端帶鐵製環扣繩索扣在連通平江兩岸的絲線上,然後才向前劃去。
所有鐵製環扣,都是先前從小船上拆下後臨時改造,好在小船上多有固定搖櫓的鐵件,倒也並不算難以尋找。
一艘接一艘的小船不住向江水中劃去。
因為有了絲錢的固定,不必再擔心被潮水打翻。
小船之上的人隻負責極力向前,並且按照約定的間隔距離下錨穩定船隻。
當船隻一艘接一艘全數下水,離岸最近的兩艘船上,早有工兵衝了上去,拿著手中的木板,繩索,榫釘,開始將快速將這兩艘船用木板鏈接在一起。
在他們身後,又有人踏他著他們鋪好的木板,快速到達第二艘和第三艘船之前,開始下一次的連接。
這個連接過程鳳無憂和周慕兩人一起反複演練過多次,最終才製定出了最優方案。
每個士兵隻做一件事情,做完之後,就可以繼續向前,而後麵的工序,自然有人接手。
遞材料的,鋪木板的,紮繩的,用榫釘固定的。
當第一艘船終於排除萬難到達江對崖的時候,江這一邊的浮橋,竟也已經搭出了將近五分之一的路程。
西秦軍並未全數到岸邊,而是由慕容毅和蕭驚瀾坐鎮,還留了相當人數在營地中。
一次性全都走光,容易被蠻人發現不說,萬一蠻人不懼地上的那些鐵蒺藜一意孤行地夜襲,結果大營中卻沒有任何人阻攔,那他們這一次的行動,也會徹底失敗。
若是真遇到了那樣的情況,才真正叫作送死。
因此,鳳無憂隻是帶了工兵,一部分士兵,還有文武百官到了江邊。
那些朝中大員看著幾乎轉瞬之間就在江上搭起的兩座浮橋,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反應。
鳳無憂說,過河不一定要坐船,他們信了,但……
他們以為,鳳無憂是要用她控水之力,來想辦法讓他們渡過平江。
可萬萬沒有想到,鳳無憂竟是用這種方式。
雖然沒能見識到傳說中銀魚控水的能力,但現在發生在他們眼前的事情,還是宛如一場奇跡,讓他們根本就說不出話來。
過江的人牽引了兩道絲線過去,所以浮橋也是兩邊一起搭建的。
兩邊的士兵最開始的時候對此事都不報太大希望,但沒有想到真的能行。
眼見著橋真的成了,兩邊的士兵還起了攀比的心思,就看哪一邊搭得更快,可以更早到達對岸。
材料接連不斷地運過去,四百餘米,七十多隻小船,聽起來很長,可是架不住人多。
那些最先開往對岸的小船上本就帶著材料,在這邊岸邊的工兵們奮力搭橋的時候,船上的人也沒有閒著,都在做著最基礎的工作。
兩個時辰不到的工夫,橋已搭成了四分之三左右。
鳳無憂不再猶豫,直接對百官說道“上橋!”
他們等不及橋全部建好了。
現在就必須要走。
一麵過江,一麵建橋。
百官們見著橋在眼前,可是真上橋的時候,還是都緊張了一下。
浮橋不比固定的橋,會搖晃。
他們一上去站不穩,都嚇出了一身汗。
可是現在若不過橋,留在這裡,更是死路一條。
這種情況下,他們就不想過橋,也隻能咬緊牙關,去試上一試。
營地裡,蠻人沒有來襲營,可是慕容毅和蕭驚瀾卻緊張著,半點不敢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