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聲鼓響,蘇禾看著麵前登仙鼓緩緩閉上眼睛。
又感知不到了!
登仙鼓還在麵前,但在他感應中卻又再次消失,那道仙機聯接不到登仙鼓了。
蘇禾換做龍龜血脈,一樣感知不到登仙鼓的存在,玄武、朱雀……
所有一切都感知不到,好似登仙鼓徹底消失一般。
他看著麵前登仙鼓,咧嘴笑了起來,果然敲鼓不可能那麼簡單,前三聲是仙機。蘇禾條條大路登仙途,連敲三聲沒有任何停頓。
接下來卻又不知是什麼?
蘇禾沉默。
歸望山中,神識交替。
“敢問洞虛師兄,這位道友前三鼓以何物敲?”
洞虛師兄乃是登仙鼓器靈,雖然不像尋常法寶和器靈同體一人,洞虛師兄想與登仙鼓重新融合有幾分困難,但器靈就是器靈,總能感知到內部。
洞虛聲音傳來:“以仙道叩鼓。”
諸人點點頭,仙道確是登仙鼓最常見的擊鼓方式。拜入歸望山者,半數人走的都是仙道擊鼓。
常見,不代表簡單。擊鼓從無簡單一說。
世間萬法皆可成仙,一字一句一文一書,甚至凡人武術、醫術真正悟到頂點,其內所蘊含的大道,足以將人推至仙人境。
但想靠仙道敲響登仙鼓,不是你知道這條道便可,而是這條道你走下去切實可行,你真有手段走通,可真正成仙才可!
換言之,仙路暢通,才可!
否則豈不是隨便有一部成仙功法便能敲鼓?
仙道雖難,對拜入山門者——是人就可!
“不過能在大日食敲響登仙鼓,他之感悟必可直達青雲。”
大日食增加了難度,原先三分仙道便可敲鼓,這時候至少要五分。
這種狀態下能連敲三聲,此子有望在仙道上更進一步。
配他家紀妃雪倒也不算辱沒。
眾人看著蘇禾。
蘇禾緩緩睜開眼,眼中一抹懷疑,抬手向三聲鼓摸去,似是不敢相信一般。
手放在三聲鼓上,輕輕一敲。
咚!
一聲鼓聲傳遍四野,比前三聲皆要轟鳴,沉悶聲後,好似雷霆一般,向四方滾滾而去。
人!
前三鼓問仙,中三鼓問人!
蘇禾心中了然,當他明悟中三鼓以何物敲時,登仙鼓便再次被感知到,輕輕一擊響徹寰宇。
人非人。
諸天萬界天地之間一切生靈,草木植被,遊魚走獸,儘皆是人。
這個道理在蘇禾開三重天,凝聚眾生時便深有體會,蘇禾眼中內世界一草一木與遊魚走獸沒有任何差彆。
人道!
人道原就與仙道並駕齊驅,並無高下之分。就像丫丫的皇道。亦是人道分支,走到頂點……他老丈人?
仙者飄渺,人者自強。
蘇禾口中呢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咚!
未曾等蘇禾敲鼓,登仙鼓自鳴,這一聲鼓不似先前雷鳴,反而帶著幾分沉寂,桀驁。
鼓聲遍傳,登仙鼓四方,所有人同時產生一道幻象。
大雨瓢潑,洪流肆虐,眾生求生。
蒼鷹泣血嘶鳴,振翅擊於雲霄,破雲而上,羽照日光。
蒼狼於洪水之中奮力刨爪,一次次嗆水一次次浮出,十次百次,終能於水中自由,甚至有鰭代爪,成了水中精靈。
有人高地建屋,建壩堵水,開山引流,於大雨洪水中高歌。
君子以自強不息!
一聲鼓鳴,帶著蘇禾的呢喃傳向玄荒各地,聲雖小,氣勢卻如天如日。
在這一刻,仿佛大日食帶來的陰寒都被驅散了一般。
歸望山的調笑和指點一時間儘皆落了下去。陷入一片寂靜,許久才有洞虛的聲音傳來。
“隻這一句,他便有資格入歸望山……爭道子!”
道子才有資格繼承掌教之位。歸望山不分主脈支脈,任何人都有資格爭奪道子之位。
這一句話便可來爭奪道子之位,隻要不碰上妖孽,甚至有很大機會成功。
洞虛感慨著,就見蘇禾又向前一步,口中又有聲音傳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咚!
又一聲鼓聲傳遍四方,幻象改變。洪水之後大地複蘇,草兒吸飽了水分不住生長。
大樹折斷被洪水衝爛的樹乾,樹根上重新發芽生長,又一棵大樹生長起來。
百獸競逐,人類繁衍。
大地承載萬物!
蘇禾研究卦象,始終沒有頭緒。每人對卦的理解都不相同,每人看卦皆不一樣。
大易破碎,卦的研究便越來越個人化。
蘇禾隻能從前世去找答案。可惜前世沒有通讀易經,做不到憑空造物。
不過知曉三五十句經典卻是沒問題的。
前世世界,太多人一眼易經不曾看過,卻對其中內容耳熟能詳,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曉,自己說的是易經。
易已經融入生活點點滴滴,刻進血脈,剔除不了,磨滅不掉。
蘇禾就靠撿漏的些許句子參悟卦象。
六聲鐘響,玄荒徹底沉寂了,大多數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但從那鐘聲中飄飄渺渺聽到的聲音,卻不知讓多少人陷入了頓悟之中。
登仙鼓洞虛,麵色難得的嚴肅起來,轉頭看著紀妃雪深深拜了下去:“仙子說得對,不必!”
有夫如此,何必要人幫忙?有這般感悟在身,莫說大日食,便是末法時代,也攔不住他敲響登仙鼓。
聽他所言,紀妃雪清冷秀麵上第一次在外人麵前露出一絲笑。
嘴角微微挑起,看向蘇禾的目光卻是無儘驕傲,無儘情義。
旁人對蘇禾的敬佩,讓她比自己得了敬佩還要歡喜。
六聲鼓畢蘇禾卻沒有離開,依舊站在空中看著登仙鼓,這時候連世界都安靜了下來,外麵山川中看向蘇禾的目光不再酸丟丟的豔羨和嫉妒。
歸望山內也沒了品頭論足的聲音,都看著蘇禾屏氣凝神等著下一聲響的到來。
後兩句聲音忽然間就讓他們對第七聲期待了起來。
這樣的人,該入歸望山。
蘇禾依舊保持著抬手的姿態,看著登仙鼓眼中迷惑之後是一陣苦笑。
道!
前三聲問仙,中三聲問人,後三聲問道!
或者說它一直都在問道,隻是蘇禾自己給它定了“仙”和“人”的基調,仙是道,人亦是道。
蘇禾沒能看穿沒能直指根本,所以才有了仙和人。但當年道主以凡人老叟身份,連敲八聲登仙鼓,必是一眼直接看穿登仙鼓所求。
問道八響。
必然不似蘇禾這般,響三聲停聲許久,再響三聲。而是一聲接著一聲,響徹天地。
否則單單是三響後的空窗期都足以餓死一個凡人。
登仙鼓耗神!
凡人一問必然餓到前胸貼後背。
隔著千萬年忽然被人背刺一擊,蘇禾竟有幾分被打擊的感覺。
他搖搖頭將腦海雜念排空,緩緩向前一步,以登仙鼓散出的意蘊為指引,梳理自己近百年修行,對道的感悟。
內世界乾坤圈自然而然的從太阿山上浮起,懸在星空之中,溝通天地人三界,散出陰陽交錯的光華,一對兒陰陽魚在星辰間追逐嬉戲。
開天神器本就是神獸大道的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