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棷微微頷首。
隨即,他開口繼續說道:“長蘆鹽場這邊,要多多修建新式曬鹽場,擴大產能。京津公路也會逐步延伸到鹽場這邊,到時候食鹽運輸問題,也會為你們解決的。”
“明白!”
袁傲迪接著應道。
“另外,”
朱由棷想了一下,繼續說道:“長蘆鹽場擴建完成之後,也要儘快派人去萊州、遼東、蘇北那邊,興建鹽場。爭取讓大明鹽業總商社的產能,早日提升上去。要保證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各地百姓們,每年的食鹽需求量。”
“好的!”
袁傲迪點點頭應道。
這一點要求,還是能夠非常容易地滿足。
就算是按照每人每年需要十斤食鹽來計算,大明現如今一億多人,十五億斤食鹽,就足以滿足整個大明一年的需求量了。
而現如今,單單是長蘆鹽場這幾個新式鹽池,每天都能夠產粗鹽近萬斤,精鹽四五千斤。
就按照現如今精鹽五千斤來計算,一年就是一百
八十萬斤。
這還隻是兩三個新式鹽池的產量。
按照初期規劃,長蘆鹽場這上百裡的範圍內,至少能夠修建上千個新式鹽池。
若是再加上遼東、萊州、蘇北、鹽城、自貢等地的新式鹽場建成之後,大明鹽業總商社的精鹽產量,達到十五億斤,輕輕鬆鬆的。
這個數額,還不足後世食鹽年產量的零頭。
再者說了,每人每年十斤鹽,那是非常富足的算法了。
按照實際算下來,每人每年四斤鹽,就完全足夠了。
因此,朱由棷倒是沒有太多擔心。
一切隻要按部就班做,就可以了。
唯一讓朱由棷有些擔憂的,就是鹽業官營之後,從生產、運輸到儲存分銷,都是官營事業。
如此一來,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腐敗問題。
說起來,這些事情,才是最讓朱由棷頭疼的。
為了杜絕這類事情的發生,要從大明鹽業總商社建立之初,就在內部設計出內部控製製度,並且規範監督製度。
要讓都察院,派遣專業調查組,進駐到大明鹽業總商社各層機關之中,時刻監督大明鹽業總商社的行為,防止出現惡性腐敗問題。
這才是製度層麵的改變。
當即,朱由棷將這個思路,記了下來。
在長蘆鹽場的視察,持續了兩天時間。
這兩天時間,朱由棷詳細地了解了大明鹽業總商社以及長蘆鹽場的方方麵麵,也給予了袁傲迪等人指導。
離開長蘆鹽場之後,朱由棷也沒再回
大沽口新區。
這一次視察,持續了近十天之久,也是時候回京了。
次月初,朱由棷和隨從一起,踏上了回京的歸途……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