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九州島上。
拿下了薩摩藩的明軍此時在九州島已經沒有了對手,開始清剿九州島剩下的一些小城,整合九州島全境。
而島津光久也回到了薩摩藩內,跟島津家臣做著最後的安排,為前往大明做準備。
“我走之後,你們一定要聽從明軍的安排。”
島津光久把剛滿十五歲的島津綱久帶到身前,對著家臣們繼續說道:“我想過了,若是薩摩藩內有人想要叛亂一定會拉上綱久做幌子,所以這次我決定,要帶著綱久一起前去大明。我早聽父親說過明朝大將李如鬆的故事,也一直沒有機會去大明看看,這次終於如了我的願。大家無需難過,大明皇帝陛下已經答應我,讓咱們的薩摩武士繼續參與這場戰爭,未來還是一片光明的。”
“家主。”
六十八歲的山田有榮看向島津光久不舍地說道:“家主此去一定珍重,我會為您約束好這些家臣的,您在大明朝一定要多結識一些朝中的大臣,這樣也是為了今後咱們在倭寇國的地位著想。”
說完他又令人抬出了幾個箱子,“這些都是咱們薩摩藩這些年積攢下來的一些財富,家主您也一並帶上,我相信即使是大明人對這些黃金也不會拒絕的。”
島津光久點點頭,這些都是他們這些年通過挖掘金山,包括琉球國的上供積攢下來的一些財富,本來是準備購買一些海軍艦船的,現在既然已經歸
順了大明,這些財寶也沒有其他用處了。
……
而明軍士兵這邊。
有了薩摩武士的支持,九州島上剩餘的小藩國們已經不敢抵抗,一遇見明朝和薩摩藩的旗幟,就立馬開城投降。
不到三天時間,九州島全線已經納入大明的版圖之內。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通過武田健介,加藤嘉一等人的努力下,所有九州島的倭寇百姓也接受了明朝子民的身份,朱舜水則是在這段時間謄抄了不少儒家經典,為教化百姓儘著自己的力量。
王曉良也和羅金昌、吳昌時在伊賀城彙合,商量起之後的對策。
“陸軍這邊在九州島的戰鬥已經基本結束了。”
王曉良指著地形圖繼續說道:“剩下一處小倉城,那裡還有少量的長州藩士兵,我的計劃是在門司城搭設浮橋,登錄長州藩繼續作戰,不過還需要你們派一部分軍艦在周圍護衛。”
“沒問題!”
吳昌時點點頭說道:“我安排蔡宇平,鄭森兩人在兩側海域防備倭寇海軍,你們放心登錄就是。”
“剩下的軍艦就安排在佐伯港和伊賀關兩處港口。”
羅金昌指著九州島東北方向的土佐藩說道:“隻要在防備好土佐藩的海軍侵襲,就萬無一失了。”
“其他港口呢?”
王曉良又指向長崎港,坊津港,平戶港等幾座重要港口問道:“這些地方的防備工作,你們安排得如何了?”
“這點你不用擔心。”
吳昌時一臉自信地
說道:“這些港口由那些裝載了新型艦炮的商船駐守,他們跟著我打了一仗,現在對付起那些實力一般的倭寇海軍也是綽綽有餘,還有沿岸也設置了烽火台,一旦一處海港有難,其餘附近港口都會前去支援。”
雖然烽火台已經是很古老的軍事設施,但正因為它傳遞消息很快,也被明軍用作了防禦港口上,九州島沿海的地勢都不高,也正適合用烽火傳遞消息,吳昌時也帶著商隊艦船嘗試了一番烽火台的效果,兩處相隔一百公裡的港口,也能通過一座座烽火台的煙火,在半個小時內得到消息,即使的倭寇大軍入侵港口,也足夠附近的艦船支援了。
第二天一早。
除去一部分主要城池的駐守外,剩餘三萬明軍步兵和一萬炮兵也集結到了小倉城前,小倉城內的長州藩士兵,看見數量如此龐大的明軍隊伍也是倉皇地棄城而逃。
而鄭森和張煌言也帶著數十艘軍艦以及少量載有艦炮的商船來到了門司城附近。
這裡原本就有一座兩人寬的浮橋,但這樣的橋並不適合運輸火炮等重型裝備。
最後還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商隊長提議,通過商船在兩側提供浮力,用繩索和木板臨時搭建了一處五人寬的海上浮橋,才讓炮兵們的裝備成功運輸過去。
而距離此處最近的倭寇城池中,幾位長州藩的倭寇將領也在商議著對策。
“吉川廣正,家主那邊就究竟是
怎麼安排的?”
勝山城城主請示道:“我們現在是否要去阻攔這些明軍登錄。”
吉川廣正和毛利秀元都是毛利元就的後代,按輩分來說他正是毛利秀元的侄子,也是毛利家最信任的家臣之一,此時吉川廣正也是收到毛利秀元的命令,前來勝山城查探情況。
“家主那邊正在接收德川家派來的幕府聯軍。”
吉川廣正解釋道:“你也知道這些人來自倭寇國的不同地方,所以行程之間有一定的時間差,現在勝山城的兵力根本沒辦法對抗明軍,我們隻能按兵不動。待幕府聯軍集結完畢,再對付他們。”
勝山城城主也明白吉川廣正的意思,但如今可是阻攔明軍進入長州藩的最好時機,他還是有些躊躇不定。
“你覺得我們能打得過明軍的那些艦船麼?”吉川廣正問道。
“很難,我這裡隻有少量步兵,即使是騎兵對他們也構不成威脅。”勝山城城主回道。
“那不就得了,不用擔心,德川將軍此次集結了二十萬步軍及五萬海軍,有這些人手在,一定能打退明軍,況且這也不是我們擔心的事情,家主那邊隻是讓我探查消息,你派一隻小隊把消息傳遞回指月城即可。”吉川廣正一臉輕鬆地說道。
實際上吉川廣正也知道,此時的戰機非常難得,但他也知道除非幕府聯軍出動,長州藩的士兵雖然武力不俗,但比起薩摩藩還差上幾分,更不用說對付
這些裝備優良的明軍士兵了。
鄭森和張煌言的艦船也將艦炮對準了通往此處的必經之路,一部分步兵士兵也埋伏在附近的所有道路旁,一旦有倭寇士兵前來,他們便能第一時間應對。
但令他們費解的是,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直至所有明軍士兵渡橋完畢,也未見到任何阻攔的倭寇軍隊。
此時他們已經整裝待發,接下來就是占領勝山城,為接下來的大戰做準備。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