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院同仁們忙碌著的同時,內閣的劉靜軒等人,也在忙碌著。
自從陛下交代了疫病防疫問題之後,劉靜軒也沒有閒著,立刻將這個事情,擺放在了頭等重要的位置。
這段時間,劉靜軒也分彆找到了太醫院的醫生,召集了一些京城內的藥材商人,這些預防的藥物,已經開始準備了。
而距離京城最近的近衛兵團,也得到了劉靜軒的指令,開始了牛痘的接種工作。
朱由棷這段時間,則是在樞密院的協助下,調查了這些大明邊界國家的情況,還從兩廣緊急調集了部分資料,才堪堪收集完全。
羅金昌和吳昌時,也終於乘船抵達了大沽口,從天津一路趕回了京城。
當他們兩人到達樞密院的時候,朱由棷已經回宮休息了,這些國家的情況錯綜複雜,讓朱由棷也是頭疼不已。
到了第二天上午。
朱由棷才見到了兩位海軍司令,他出言問道:“怎麼隻有你們倆人,島津家的人呢,他們不是組建了新的艦隊嗎?為何沒派人過來?”
“稟陛下。”
羅金昌回答道:“島津家的人正護送咱大明的商人通過馬六甲海峽,那裡正被荷蘭人占領著,沒有我們的護航,他們很難通過。”
吳昌時也補充道:“還有一些海盜出沒在沿途航線上,不過以我們的觀察來看,這些人可能並不是海盜,而是這些小國為了劫掠我大明的商船,特意偽裝的。”
“竟然還有這
種情況?”
朱由棷也有些震驚了,最大的海盜頭子鄭芝龍已經被他趕走了,竟然還有人敢冒頭。
他感慨道:“看來,咱們大明要給這些人亮亮肌肉了,不然他們還以為,我們大明是好欺負的不成?”
馬六甲海峽是海上通往歐洲最近航線的必經之地,因為無論是巽他海峽,龍目海峽都要多繞行數千公裡。
大明永樂年間,鄭和七次下西洋時,曾在蘇門答納島設置舊港宣慰司,建立城寨,設立管理人員,也是為了保證馬六甲海峽的暢通。
舊港宣慰司不僅每年向大明繳納定額賦稅,還管理馬來半島、爪哇、暹羅和呂宋島的一部分,可以算是徹底掌控著馬六甲海峽。
但明成祖後期,大明實施海禁之後,便放棄了這塊地盤,舊港宣慰司也僅傳了兩代就消亡了,直到葡萄牙人占領了這裡,如今這裡又被荷蘭人打了下來。
韓東和此時也從西域回到了京城,他聽到兩位司令和朱由棷的話,也深有同感,接著說道:“陛下,我大明雖然統一了整塊大陸,但對周圍國家的震懾力還不夠,雖然荷蘭人從大員島知道了我們的厲害,但大海上還有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等國家。”
“我覺得咱們應該派出使者,向周圍國家,以及這些歐洲國家占領的地盤,宣揚大明的強大,以震懾這些宵小之輩。”
“是的,韓大人。”
羅金昌也接著說道:“自從我們海
軍在倭寇省進行演習之後,琉球等海島國家,也已經向我大明稱臣,這些上表的奏章,我們此次也帶回了大明。”
聽著羅金昌和韓東和的話,朱由棷也知道,派遣使臣去周圍國家的行動已經是勢在必行了,這樣不僅可以讓大明的商船們不受欺負,也可以探一探這些周圍國家的態度。
要知道大明初期就對周圍這些國家,派遣過使臣,鄭和下西洋甚至經曆了近三十年的時間,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大明內部雖然已經穩定,但周圍還有東籲、安南、南掌、吉蔑等,不僅如此大明的西南方還有個實力不俗的莫臥兒帝國。
莫臥兒帝國雖然已經遠不如之前,但他的前身帖木兒帝國,曾經計劃過對大明的侵略,朱由棷覺得必須讓他們知道,如今在東方,原本臥著的巨龍又再度飛騰了。
“既然諸位都有此意,”
朱由棷接著說道:“那就將劉靜軒也喊過來,派遣的使臣人選可是要從禮部選調的,必須聽聽他的意見。”
很快在朱由棷的傳喚下,劉靜軒也來到了樞密院,從眾人口中知道了陛下的想法。
他也出言道:“陛下,此時自然是應該派出使者,但禮部官員的人手不足,不僅是因為萬曆朝曾經削減了禮部的人數,況且我朝也很少進行這類活動。”
“特彆是我朝如今還沒有開過恩科,官員的選用還是通過推舉的形式,所以禮部的官員配備並不
齊全,況且此次要出訪的國家眾多,這……”
朱由棷聽到劉靜軒的話,才反應了過來,禮部不僅僅是負責祭祀、禮儀、外交的部分,以往的科舉考試也是由禮部主持。
但也正因為科舉的暫停,內閣對禮部也並不重視,很少有人會願意去禮部任職,所以如今,用到禮部官員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特意為禮部開一場恩科也不好吧。”
朱由棷是有開科舉的想法,但那也是明年了,他接著問道:“劉閣老,你可有什麼好辦法,說來聽聽。”
眾人也看著劉靜軒,雖然他們提出了出使的想法,但畢竟這件事情還是要通過內閣來執行的。
“陛下您也知道鄭和下西洋的事情。”
劉靜軒接著說道:“實際上大明不僅有禮部官員,司禮監的太監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派遣使臣的一部分人選也是從司禮監抽調的。”
“但我大明如今的百姓富足,您也不喜歡這樣的機關,所以自從我們進入京城以來,並沒有招收太監。”
朱由棷這才想起來,還有司禮監這一回事,一般是家境貧寒的百姓才會將孩子送進宮來當太監,而朱由棷在紫禁城,用的都是守衛的士兵還有宮女。
“既然如此不如從樞密院抽調吧,”
韓東和提議道:“如今大明已經穩定,大的戰事也基本不會發生,我樞密院的各級參謀卻也閒置了下來,既然陛下需要使臣不如用他們。
”
“而且這些樞密院裡的官員,對軍事方麵的了解也比一般人要深刻,也能為陛下您探一探周圍國家的虛實。”
聽到韓東和的話,朱由棷也讚同道:“既然如此,這件事就韓東和與劉靜軒你們兩人來辦,儘快確定好使者的人選,將我大明的國威宣揚出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