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陳大年所說的情況,在後世也確實成為了現實。
不過此時,王洪成卻早已帶著,研製成功的內燃機,回到了京城,參與到了內燃機另一種用途的研究之中。
“宋大人,這種小型內燃機還是有些問題的。”
王洪成拿著,最新的縮小後的內燃機,找到了宋應星,出言道:“經過加工的猛火油,還是帶有一定的雜質,在艦船上的大型內燃機,或許不算什麼,但在這種小型內燃機的內部,卻很容易發生阻塞。”
“陛下,早已經料到了這一點。”
宋應星也從研究台旁,拿出了一罐經過提純後的黃色透明液體,接著說道:“陛下提到過,那種大型內燃機,所使用的燃料,稱為柴油,雖然燃燒提供的能量更多,但是其中卻含有很多雜質。”
“而這種液體則稱為汽油,是我們經過分餾處理,去除了其中的雜質,雖然它提供的能量小了很多,但正適合這種小型的內燃機。”
早在陳大年和王洪成,去往大沽口,研製新型戰艦的這段時間,宋應星就帶著另外一些人,在朱由棷的要求下,將這種機械車的骨架,減振以及刹車,包括利用橡膠製造出來的輪胎,都已經準備就緒了。
而王洪成帶回來的小型內燃機,正是其中的關鍵,當然機械車,必備的組成結構,包括了減速、離合以及變速等裝置,即使有著朱由棷提供的圖紙,宋應星也是研究了
很久。
王洪成也好奇地指向了減振器問道:“這種螺旋式的鐵圈是何作用?”
“這叫做彈簧,作用是減小顛簸,不過......”
宋應星又接著指向了輪胎處,繼續說道:“最複雜的要數這個車軸了,我原本研究了好幾版,但實驗結果都很差,還是在陛下的提醒下,我才在這車軸裡換了滾珠的結構,這才方便了很多。”
宋應星說到的正是,輪胎車軲轆裡的軸承,不過早在秦代,研究馬車輪子的曆史中,對軸承,就有一定的研究,宋應星也很快接受了這個技術。
不過,這些機械對精度的要求很高,即使有了機床的幫助,這些基本的機械零件,也花了宋應星很長的時間。
“趕緊試試吧,若是成功的話,這種摩托車,比起馬車還要快不少。”
宋應星接著吩咐那些工匠道:“隻要這種機車製作完成,我一定會給大家請功的,抓緊拚裝吧。”
由於王洪成帶回的內燃機大小,和原本準備的摩托車框架,仍有一些偏差,這些工匠也在測量後,重新打造了一部分骨架。
“宋大人,您不是研究發電的事情,還有科學考試的事情。”
王洪成也趁著宋應星,休息的工夫,詢問道:“您怎麼又被陛下,派來做這件事情了?我記得,您和陛下都說過,科研人員對於科學研究,也同樣重要。”
“我原本對科學考試的想法很多,也準備親自來做這些
事情,但......”
宋應星回答道:“經過劉閣老和工部賀大人的提醒,我放棄了這些打算,這件事情,也全權交給了工部來做。”
“水力發電的時間,則是要等到明年再正式進行,這個項目的工程量太大,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選址和人員選拔的問題,也都交給工部去操辦了。”
宋應星也歎息道:“我們這些人,建立了這些科學院,力學所,實際上也讓工部的任務減少了,他們也是想要為大明做些貢獻的,我也該給他們一些機會。”
王洪成剛有些不滿,想要提出質疑,卻見宋應星又笑了起來,接著說道:“這機械車隻是最基本的,後麵還有汽車,貨車,甚至製造出用於戰爭的機械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