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是一個南方隻有六十來萬人口的小城市,胡銘晨是飛到了臨近的省會,這才乘車走高速,一個多小時抵達。
從北美回來之後,胡銘晨就把找尋那位英烈後人的事情交給了公司下麵的人,他沒有通過相關民政部門的渠道。
之所以如此,胡銘晨是希望低調處理,不要弄得滿城風雨。
要是走正常的渠道,那麼弄不好就會搞什麼捐贈儀式,找一些記者來宣傳,這並不是胡銘晨需要的。
那位英烈姓韓,有名有姓,而且,在一些材料當中也有他的部分事跡記載,所以找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隻不過有一天挺遺憾,這位韓英雄英年早逝,父母已經不在了,且沒有留下子女,所以,胡銘晨安排的人隻找到了他的侄兒和侄孫,也就是他哥哥的兒子和孫子。
雖然隔了一層,可算起來,也是韓英雄的親人。..
然而,當胡銘晨他們一行人在潘月以及這邊一位鵬博電子集團分公司負責人的帶領下到達這家的時候,他家門口圍了好多人,吵吵嚷嚷的,像是在處理什麼糾紛。
“這是怎麼回事?就這裡嗎?”胡銘晨順著老舊巷子走進來,看到那麼多人鬨哄哄的,他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此處位於湖山市的老城區,巷子兩邊有些六七十年代紅磚砌成的兩三層平方,也有那種主體為木結構,上麵用瓦片覆蓋的更老房子。
胡銘晨他們現在所處的就是一棟木瓦老房子,牆體的柱子和木板由於常年的風塵和使用,顏色已經變成了暗黑。而且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發生了一些傾斜,就算還不是危房,長此下去,有一天也會倒掉。
兩邊廂房的窗戶比較窄,寬度也就半米,高度,也就七十公分的樣子。
此時在大門口的位置站了兩撥人用本地方言爭吵著,一撥是麵向外麵兩男一女,女的六十來歲,男的一個頭發花白,估計有六十幾,小的那個則三十來歲。
另一撥人相應就麵向裡麵了,這撥人數量就比較多,足有六七個,男女都有,從他們的衣著上看,不是吃公家飯的也應該是那種大公司的員工。
他們的當地方言胡銘晨不是很聽得懂,所以才問潘月。
“就是這裡,不過發生什麼,我也不知道。”潘月指了指那老房子,然後搖搖頭道。
胡銘晨於是看向那位鵬博電子集團分公司的付總經理。
“胡先生,我在省城比較多,具體的我也不清楚,不過,聽他們的爭執,應該和這條街的拆遷有關。”付總慚愧的局促道。
公司背後的老大交代了那麼一點事,他居然沒有辦得漂漂亮亮,自己覺得是失職,也是一個錯過給胡銘晨留下好印象的絕佳機會。
在兩人的身上沒有得到自己說需要的,胡銘晨儘管皺了皺眉,可也沒有為難他們。
旁邊站了二三十人看熱鬨,找他們問問就清楚了。
於是,胡銘晨主動與一個四十來歲受抱小孩的中年婦女搭話,詢問這是什麼情況。
大多數的婦女都喜歡八卦,胡銘晨也就是開了個口,人家就竹筒倒豆子似的,啪啦啪啦就用普通話把原委告訴給他。
原來啊,有一家大的放開公司看中了他們這個地方,要把這條巷子全部拆光,新建住宅區和商場。
相關批文他們已經拿到,不過鑒於上邊的政策有變,土地征收由房地產公司負責,相關部門協助。
這家房地產公司在街道辦以及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已經搞定了大多數的住戶,相關賠償標準定下來了,有些人的拆遷協議和拆遷款甚至都辦妥了。
不過呢,韓原這家人不願意拆遷,他們就堅決不簽協議,也不要補償款,為此,他家這裡已經協調和爭執了好幾次。
“大姐,他們家是嫌拆遷款比較低,想多要錢?”胡銘晨好奇的問道。
“這倒也不是,韓原自己說,這是他們家的祖屋,他爸爸和他叔叔就出生在這裡,他自己也是在這裡長大到老,所以不願意搬,給多少錢也不願意。”中年婦女將手中的小孩換到另一隻手上後給胡銘晨解釋道。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人家不願意離開祖屋,要傳承家族的印記,也是情有可原的。”胡銘晨恍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