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背後的目的……朱燁細細想了一下。
難道朱元璋有想要開放海禁的想法不成?
仔細琢磨了片刻,朱燁確定,怕是朱元璋心中真的有了開放海禁的想法。
不然不會拿這個試題出來,麵對這些莘莘學子。
要知道這些學子說白了就是大明未來的政治主力。
朱元璋出這個試題,目的是為了看看在這些的眼中,海禁之舉的利弊到底如何。
不得不說朱元璋確實是一個明智的君王。
在自己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竟然可以想到用這樣的方法來集思廣益。
朱燁都不得不為朱元璋拍手叫好。
既然知道朱元璋的目的了,朱燁也就好放開手腳通篇大論了。
有了思緒,所以朱燁撰寫起來也不算費勁,很快便下筆如有神助,對答如流。
既然朱元璋有了開放海禁的想法,那麼自己不能一味的隻說海禁的弊端。
應該多多舉例大明開放海禁之後可以帶來的好處。
默默的在紙張上根據各個方麵描寫了一下開放海禁的優點。
寫完之後,朱燁吹了吹紙張上未乾的墨跡,眼看著自己刻意寫出來的毛筆字也不是那般的不堪入目。
這才滿意的放下手中的試卷。
對於他來說,身為一個現代人,對海禁的好處和壞處了然於心,所以能長篇大論也不稀奇。
長舒了一口氣,朱燁的目光自然注意到了對麵奮筆疾書的鄭和。
看著鄭和筆
下如流一般的書寫,朱燁心中懷疑更甚。
這人,難道真的是那個曆史上聞名中外的航海家鄭和嗎?
不然的話,對於海禁這個眾人聞之色變的話題,鄭和怎麼會這般坦然自若。
恐怕,對麵之人,就是自己心中猜測的那個遠下西洋的鄭和。
真是人不可貌相。
朱燁心中暗歎一聲,隨即想到自己暫時也出不了號舍,便打消了自己立馬想要結識鄭和的念頭。
小小的號舍之中什麼解悶的東西都沒有,朱燁無聊的困頭栽腦,終是沒有忍住,趴在桌子上睡了起來。
朱燁不知道的是,鄭和所寫的內容,並不是自己心中策論,而是道聽途說來的。
那日也是巧了,鄭和在路上聽到一個人在驛站好像要給自己爺爺送信。
言談之間,還與驛站的官吏談論起了海禁之事。
因為聽那人侃侃而談,似乎心中抱負遠大。
鄭和習慣性的就多耳聽了一番,沒想到拿飯言論,竟然在今日派上了大用場。
鄭和也不怕那人會來參加科考,跟自己的文章策論相撞。
那人一看便是下人打扮,定然沒有資格參加春闈科考。
再加上他加以修整,就算真的被人看出來了,也不存在剽竊的行為。
所以鄭和倒是放心照搬照用,根本不擔心會出現什麼差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