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在那次麵試前,他最多以一麵鼓練習過水袖擊鼓。
一是他也不知道張毅謀怎麼表現水袖擊鼓的。
二來也是他一直都是在拍戲,就算她知道,也沒有條件擺出鼓陣練習。
因此當時在麵對鼓陣時,他也不知該怎麼表現。
唯一想到的就是淩波微步了,畢竟整套動作走下來,正好能夠走出一個複雜的圓,跟擺了一圈的鼓陣也正好契合。
六十四卦方位,每走到一個卦象時,就找準最近的鼓配合著一定的舞蹈動作,以水袖擊鼓。
“你能給我說說這其中的關竅嗎?我要找的就是你這種節奏和韻律。
如果能夠在動作轉換之間,以你的這淩波微步來轉折的話,想必效果會更好。
當然,如果有忌諱的話,那就算了。”張建敏問道。
雖然說舞蹈界沒有什麼秘密,不會像武術界那樣出現敝帚自珍的問題。
但一些個人總結的經驗,仍舊是沒人願意隨意告訴彆人的。
更何況,陳碩現在這個情況,應當算是武術。
他想要其中的關鍵,但也尊重陳碩的選擇。
“沒問題,我這完全沒有什麼忌諱。”陳碩忙說道。
麵試時他的表演隻是即興來的,並不完整。
再加上有所失誤,使得他當時的表演,並沒有如同《洛神淩波舞》一般,成為《淩波微步》的附屬作品。
想到洛神淩波舞的誕生過程,想來如果能夠借張建敏之手,以淩波微步為基礎,編排出一曲水袖擊鼓舞的話。
想必《淩波微步》下,又能夠多出一個如《洛神淩波舞》般的附屬作品。
這個時候他自然不會傻的不答應了。
每多出一個作品,也就意味著他多出一張底牌。
光憑他自己,很難令《傳世名作》中的那些作品一一具現出來。
如果能夠有張建敏、王亞賓這種天賦與能力兼具的專業人士來幫他,想必會更容易一些。
想到這裡,他不由的發散了一下思維,是不是可以找一些專業的人,來做這件事。
那些東西畢竟是在他的腦海中,需要他將那種感覺表現出來。
如果從現在就開始找一些人培養默契的話,想必創作起來會更輕鬆一些。
“既然你不介意,那現在咱們就開始吧。”張建敏聽了一喜。
雖然他也覺得陳碩不會拒絕,但見他如此支持,仍舊讓他高興不已。
無論在哪裡,都不缺敝帚自珍的人。
哪怕藏著的可能真就是一柄爛掃帚,也寶貝似的不願讓人看。
陳碩見他要拉著自己一起編舞,連忙說道:“張老師,我明天就要離京去宣傳我的專輯了,可能沒時間陪你們慢慢的編舞。
這樣吧,我將淩波微步的一些關鍵變化交給你們,你們到時候可以隨意的組合。
也就不必非要我在這兒了。
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給我打電話,能說明白更好。
一時半會說不清楚的,我也可以抽空回來一趟,咱們一起商量一下。
你看怎麼樣?”
王亞賓突然看著劉奕菲問道:“奕菲會不會?
我記得她當時的動作,好像也有幾分淩波微步的韻味。
她要是會的話,有什麼問題我們也可以問她啊。”
劉奕菲這會兒一直在一旁傾聽,聽到說她後,連忙道:“我雖然也學過,但我明天也要跟他一起走。
去宣傳一下我們的一部電視劇,同時也幫他宣傳一下專輯。”
不等張建敏三人失望,又說道:“不過我過幾天也就回來了,到時候可以和大家一起編舞。
如果你們不覺得我水平低的話。”
“怎麼會?”張建敏聽了一喜,他之前還真沒覺得劉奕菲夠資格參與編舞。
如果是劉曉麗的話還差不多。
不過現在,他負責統籌,王亞賓負責水袖的部分,吳維峰負責高難度動作,而劉奕菲負責淩波微步的變化,陳碩負責後續支援。
到時候必然能夠創作出一支劃時代的古典舞。
“既然這樣,那咱們現在就開始吧。”
陳碩道:“我先教你們淩波微步的變化關鍵,具體需要用到那一部分,是否合適,到時候你們再一起磨合。”
說是教大家,但更多的是在教劉奕菲。
畢竟她從去年《天龍》沒開拍前,就跟著陳碩練習淩波微步了。
而且洛神淩波舞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動作,是源自於淩波微步。
她也已經練的很純熟了。
張建敏更多的是思考變化的應用,反倒是王亞賓和吳維峰兩人,學的很認真。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