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謀上一部的《英雄》更多的是在說劍,這一部《十麵埋伏》他打算著重的說刀。
劍乃是國之禮器,承載了家國天下,因此他讓無名和秦始皇借劍說天下。
而刀卻更有江湖氣,具有普遍化、平民化的特點,更能表達人在江湖的掙紮。
他讓劇中的每個人物都用刀,並用不同的刀將每個人物給區分開。
比如飛刀門的幾個人都用飛刀,以示他們都是江湖飄泊客。
但除了大姐就隻用飛刀,明確的代表了她的身份外,其他幾人還會用不同的武器。
盲女在逃亡的途中會使用木棍、竹棍等觸手可及的武器,同時還會有一柄小巧的短刀用於近身搏殺,這柄刀也代表了她最後的防線。
二姐則有一柄柳葉彎刀,展現了女子的柔美與曲折算計。
劉捕頭用一柄寬背薄刃的砍刀,寬背代表他的野心之大心性之堅,薄刃則代表他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銳意。
官府一方,之前設計的道具仍舊照用,總捕頭用一柄環首儀刀,裝飾華麗,以彰顯其身份。
而隨風則用一柄古樸無華而的橫刀,要求程曉東設計的招法向劍招靠近,但同樣也要具備刀法的剛猛。
寫意如劍招的刀法,能夠契合他“隨風”的化名。
古樸的橫刀,彰顯他雖然隨性如風,但內心卻有掩蓋在浮華下的質樸。
聽了程曉東的解釋,陳碩不由得對張毅謀和道具師的想法感到欽佩,細節的地方琢磨的太多了。
確實,每種武器都有不同的打法,而不同的打法也能夠反映出不同人物的性格。
他點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麼。
隻是在程曉東的指示下又上了威亞,吊著威亞展示了幾個動作,讓程曉東對他的水平有了一些了解。
緊接著程曉東並沒有繼續讓他繼續訓練,而是準備與結合他的風格,將隨風的動作修改一下,等明天再讓他正式練習。
陳碩見沒自己事了,就跑到劉奕菲旁邊,指點她吊威亞的技巧。
按照程曉東和張毅謀的設計,盲女和隨風在被追殺時,有不少需要吊威亞的動作。
這個算是他的拿手好戲之一了,在拍《射雕》、《天龍》、《水月》等劇的時候,他可沒少吊威亞。
更是進行過專門的訓練。
而劉奕菲就沒有這個經驗了,連武俠片的《天龍八部》裡都沒有學過,更彆說民國劇的《金粉世家》和現代劇的《水晶之戀》了。
“起身的時候你腰部用力,身子稍微向後仰一下。
等威亞把你拉起來,順勢雙腿用力,往上一卷,很容易就轉過來了。”
陳碩配合著威亞師的動作,向劉奕菲講解發力的技巧。
看著她一遍遍的嘗試,努力做到最好。
而她,經過這近一年的訓練,不僅將之前的舞蹈基礎拾起來了,甚至是訓練的更加出色了。
對於身體的掌控力也有了質的進步,做起這樣的動作並不算難。
找準技巧之後,練習了兩遍她也就有了感覺,接下來就是個熟練的過程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