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再見你。”楊駿逸語氣莫名的說道:“再過幾天,我就正式剃度出家。”
舒暢眼睛一睜,又向前一步,用劍指著他的後腦說道:“現在才說剃度,那你為何纏我三個月?”
楊駿逸語氣恢複平淡,說道:“今日彆後,我將晨昏為你誦經消業,並求佛祖發願,讓你了悟能斷。
能斷一切法,能斷世間一切痛苦,脫離苦海,而登彼岸。”
聽著他以如此平淡的語氣,說著這些話,舒暢的心頭升起一絲莫名的惱怒,這是她以前不曾有的。
她收起劍,向後退了兩步,“能斷?你斷得了嗎?哪家寺廟敢幫你剃度,我就把寺裡的老少大小全部殺光。”
說罷提劍轉身就走。
“且慢!”楊駿逸高喊一聲,似是下定了什麼決心一般,起身轉過來,看著她的背影。
兩人的情形跟剛才翻了過來,不同的是,舒暢一直有一種堅定的決心。
而楊駿逸剛才的背影看似是解脫實則是躲避,而現在的麵對看似是麵對,實則是已經心生解脫之意。
解脫自己,解脫他人。
“今日,該讓我消了此孽,了結這段緣。”
“好,停!”
等他說完台詞後,陳碩高聲喊道,瞬間拍攝結束。
他衝著楊駿逸豎了豎拇指,說道:“四哥,表現不錯。”
楊駿逸輕輕點點頭,並沒有回應,也沒有離開場地,而是就這麼靜靜的站在那裡。
他還沉浸在人物中,並不願現在就脫離出來,接下來還有一場最為重要的戲份。
陳碩也不去管他,和張毅謀將剛才拍攝的畫麵回放了一遍,看著鏡頭下舒暢和楊駿逸兩人的表現,陳碩滿意的點點頭。
陸竹和細雨的相遇是一段孽緣,本來陸竹是要剃度出家的,然而在剃度之前,他聽說了羅摩遺體現身江湖並被細雨搶走的事。
武功高強的他想要在剃度之前,為江湖消解這番殺戮,於是找上了細雨,糾纏了她三個月的時間。
本意是想要從她手中拿回羅摩遺體,並勸解她不要再造殺戮。
隻是三月的相處,讓他動了紅塵心,讓他在佛與情之間糾葛。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彆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既然無法雙全,那就兩者皆拋,一切隨緣。
一聲如雨水滴落水麵的空靈聲中,辟水劍刺進了陸竹的胸口。
感受著冰冷的劍鋒,楊駿逸展顏一笑,神態安詳:“禪機已到!”
他取下頸上的佛珠,說道:“若你能夠放下手中的這把劍,離開這條道,我願是你殺的最後一人。”
說罷,將手中的佛珠輕輕的放在了劍鋒之上。
舒暢將劍輕輕抽出,隻是稍稍一動,鋒銳的劍鋒就將繩子割開,佛珠撒了一地。
演到這裡,楊駿逸仿佛真的融入了人物,有種超脫之感。
胸口藏著的血包浸潤了他身上的僧衣,在朦朧的火光之中顯得有些幽暗。
在化妝師補妝後,麵色顯得有些蒼白,但神情卻很安詳。
語氣因虛弱而顯得有氣無力,但卻並不顯得急促。
“把羅摩遺體送到南京雲何寺,交給主持師父見癡和尚,遺體的秘密是……”
話沒說完,頭顱就緩緩垂下,溘然長逝。
“啪!啪!啪啪啪~”隨著陳碩鼓掌,其他人也紛紛鼓掌。
剛才楊駿逸的表演,確實是已經達到了張毅謀所說的自信、克製、灑脫,而又慈悲。
楊駿逸站起身來,閉目站了一會,這才睜開眼向陳碩問道:“怎麼樣,剛才的表現?”
“很好。”張毅謀起身衝他豎了豎拇指,點點頭說道:“剛才的表演很有層次感,達到了我說的要求。”
“謝謝張導的誇獎。”楊駿逸來到兩人身邊,有些靦腆的說道:“多虧了張導這段時間的教導,我才能有現在的表現。”
“張導,那我的表現呢?”舒暢也笑嘻嘻的問道。
“你的表演很有靈性,也願意去鑽研。”張毅謀先是對她的表演表示了肯定,隨後話鋒一轉,說道:“不過,以後表演的時候,要多些自信。”
“自信?”舒暢有些茫然的說道:“我的表演不夠自信嗎?”
“我說的自信不是你對於角色理解,對每場戲的表現的自信,而是你自己,要對表演這條路多些自信。
我能夠感受的到,你對這個角色、對每一場戲鑽研的都很深,但你缺乏一種對藝術的自信。
你應該有一種,我能夠憑借表演,獲得一切的信心。
沒有這種信心,你的表演總是有中局限性。
雖然不耽誤表演,但對你更進一步的深入角色沒有好處。”
張毅謀是會調教演員的,這部戲他不用承擔最主要的壓力,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指導大家的表演。
於博、舒暢、楊駿逸等人都曾受過他的指點,這些指點是他們拍攝這部戲,除了名氣之外最大的收獲。
這不僅僅隻是一場戲的經驗,而是日後對於表演,對於自身事業都是一種增益。
當然,陳碩也是如此,在拍攝的時候,一直如饑似渴的學習著一切。
拍完這一場戲之後,成長的不光是楊駿逸和舒暢,收獲最大的還是當屬陳碩。
這場戲可謂是張毅謀手把手的在教他如何導好一場戲,從導演、從藝術呈現的角度給他樹立一種電影理念。
一部電影好不好,拍的人最清楚。
就像當初張毅謀拍攝《英雄》時一般,在開拍沒多久,他們就發現了故事的不足。
然而,由於當初他承載著太多的壓力,一旦開拍就容不得他們再進行大幅度的修改了,隻能將錯就錯。
當拍《十麵埋伏》的時候,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想要在前期的準備階段儘可能的做到完善。
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得一直到開拍的時候,整部電影都沒有徹底的定型。
甚至開拍了還出現梅彥芳差點無法參演的情況,最後參演了卻又不免對劇本進行了修改。
兩部戲的拍攝給了他不同的體驗,也讓他在其中摸索了一些經驗。
商業電影需要精密的準備,但由於他本身對於藝術更加的感性,讓他無法進行這樣精密的準備。
就算有所準備,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打亂計劃。
等晚上回到酒店後,張毅謀和陳碩找了個地方坐下來,看著窗外的明月,心有所感的說道:“陳碩,你覺得怎樣做,才是一個合格的導演?”
陳碩想了想,搖搖頭道:“個人有個人的看法吧,我覺得這個事是沒有一個定論的。
有的人掌控欲強,認為導演才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所有的演員、道具、幕後,甚至是投資人,都是他實現自身想法的工具,想要讓他們嚴格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呈現。
有的人認為藝術是靈感的碰撞,隻需要在特定的地點,投入特定的人和事物,就能衍生出精彩的故事。
也有的人認為,我拍出來的故事,是要讓人看了能樂,那就是一個合格的好的導演。”
他看向張毅謀問道:“張導,覺得自己是哪種導演。”
張毅謀沉默了一下,說道:“我覺得我像是一個掌控欲強的導演,什麼安排都想讓大家按照我的想法來。
然而,實際上我卻做不到這一步。
一來是我自身能力不足以完美的掌控一個劇組的方方麵麵,二來,我其實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強勢。
我剛才教小舒暢,要有對藝術的自信,不過我發現我現在好像正在失去這種自信。”
陳碩也沉默了一會,才說道:“或許,張導你可以學學今天的四哥,適當的放棄一些糾結的部分,讓它順其自然的發展。
張導覺得,是拍《英雄》、《十麵埋伏》累,還是拍《劍雨江湖》累?”
“拍《十麵埋伏》的時候,是最累的,《劍雨》是最輕鬆的。”張毅謀笑了笑說道:“不過要說最開心的,還是在拍《紅高粱》的時候吧。”
他仿佛是想起了什麼,看著被烏雲遮了一半的月亮,說道:“那個時候,心思是最純粹的時候,就像你之前拍《十麵埋伏》時一樣。
或許,等拍完這部戲,我該去找找初心了。”
陳碩看了看他,沒有說話。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