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橫說得口都乾了,趕緊停下來喝了一杯茶,才繼續道“孫傳庭知道和李自成決戰的時機不成熟,但忠君的思想根深蒂固,被迫遵照陛下的旨意出戰,但李自成已經崛起,麾下軍隊數量遠遠超過明軍,孫傳庭的兵力不足,無法再向以前那樣一戰給予李自成重大打擊,李自成的恢複能力比孫傳庭快得多。”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孫傳庭於崇禎十五年和崇禎十六年兩次率部出潼關,兩次分彆在“柿園之役”和“汝州戰役”中被李自成擊敗。”
見崇禎聽得臉色越來越蒼白,卻還在認真傾聽,顧橫繼續道“但是孫傳庭的這兩次失敗都是先勝後敗,而且兩次都是被農民軍包圍後擊敗,可見李自成部的恢複能力和兵力優勢遠遠超過明軍。”
“孫傳庭在陝西練兵時的判斷是準確的,自己無法和李自成爭鋒,隻能先防守住再找機會,可是陛下那時已經急得不能再急了,孫傳庭也沒辦法,他也做不到和武將出身的軍頭那樣置崇禎的命令於不顧,孫傳庭的結局是戰死殉國,陛下和大明再無救。”
崇禎聽得很是慚愧,不禁低下了頭,道“洪武皇帝說得對,朕確實急躁了!”
“陛下,人誰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洪武皇帝說,隻要陛下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大明一定能再度興盛的,陛下也不會成為亡國之君!”
“洪武皇帝希望陛下明白,像袁崇煥,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這幾位督師都是我大明比較能打,也比較著名的軍事統帥,他們的經曆實際上也是陛下從勵精圖治到多疑、急躁的演變過程。”
“陛下從完全信任袁崇煥被打擊得不惜以淩遲酷刑殺重臣,到不信任盧象升導致勤王之軍潰敗,再到崇禎十三年後逐漸變得急躁,不相信洪承疇、孫傳庭緩戰的策略能帶來轉機,最終給大明和陛下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
崇禎皇帝聽顧橫說到這裡,挺起胸膛一臉鄭重地承諾道“洪武皇帝能如此幫助朕,朕一定會改掉這些毛病的,決不辜負洪武皇帝一番厚意!”
“陛下能
這麼想,洪武皇帝會很開心的!這實乃大明之福。洪武皇帝讓民女轉告陛下,陛下身上的缺點從陸續的幾位督師的失敗上慢慢加大,到最後陛下發出“諸臣誤朕”的哀嚎,不能全怪陛下,也不能全怪諸臣。”
顧橫適當柔聲說道,以便讓崇禎皇帝在認清自己錯誤後能重拾信心當一個好皇帝。
“那應該怪誰?”崇禎連忙問道。
“誰也不怪,是陛下繼位後,大明本就有的內憂外患把陛下逼迫成這樣的,而袁崇煥給陛下的傷害被陛下放大到後來者身上,陛下再也不敢給予任何人全權,比如洪承疇和孫傳庭。”
“原本按照這二人的策略,大明或許還有轉機,但他們卻沒有了袁崇煥曾獲得的不乾涉優待,袁崇煥可是當麵對陛下說過“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陛下當年答應了,是全力支持了袁崇煥的。”
“而且,洪武皇帝還說目前我大明大部分文臣武將也都還不是如上述的幾位督師那樣在任上還算是儘職儘責的,大多數人依舊是在危急形勢下文恬武嬉,熱衷於黨爭。”
“洪武皇帝說得不錯,朕初繼位,重用東林黨,結果是失望,換掉東林黨,獲得的還是失望,朕對待臣子懷疑、急躁和嚴苛的態度是急眼了。”崇禎皇帝聽顧橫說完後道。
“陛下分析的極是!反過來,陛下的這些態度又讓臣子不滿,慢慢變成表麵上應和,暗地裡不配合的態度,久而久之,自認為一心為國的陛下不免就在國破後發出“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的悲憤感慨!”顧橫答道。
“洪武皇帝在異界看到朕的結局,又能如此了解朕和大明,那麼顧姑娘,究竟朕該如何做才能拯救大明?”
顧橫剛要回答,有太監過來提醒崇禎皇帝要用晚膳了,崇禎皇帝這才發現窗戶外邊的天已經黑的伸手不見五指了!便趕緊邀請顧橫一同用晚膳。
顧橫知道今天不把這些事說清楚,崇禎皇帝今晚估計都不會讓自己回去洪承疇府上的,便毫不猶豫地跟著崇禎皇帝用晚膳了。
用過晚膳後,顧
橫繼續道“陛下,自古以來,關於治理天下的方式,無非是在兩種方式之間不斷循環。一種是漢初的那種方式,通過極力控製帝國規模,與民休息,減輕負擔,這種方式的成功,如“文景之治”。第二種是大帝國方式。如漢武帝時期的大一統強國方式。”
“其實,這兩種治理天下的方式,都有可取之處,但優缺點也都明顯。”
“第一種方式,放任民間自由發展,輕徭薄賦,國家蒸蒸日上,有利於王朝的長期延續,但是缺點,則是朝廷弱小,導致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軟弱無力,比如邊患、民間、天災。典型如漢初,羸弱的西漢朝廷就常常遭受北方匈奴的威脅。”
“第二種大帝國治理方式,則是將朝廷的控製力蔓延至天下的各個角落,從各個方麵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王朝這個龐然大物,保持王朝的穩定強盛。”
“缺點是,朝廷的強力乾預會導致一係列的後期並發症,比如民間活力遭受壓製、政府貪腐、窮兵黷武等一係列問題。一統的王朝,幾乎都是選擇第二種方式。”
顧橫剛說完第二種方式,一直在認真傾聽的崇禎皇帝就開口道“我大明,其實也是典型的大帝國方式,朝廷規模、皇親國戚都在不斷增長,是嗎?”
“陛下分析的很對,但是,我大明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的財政體係,是第一種方式。”顧橫答道。
“此話何意?”崇禎皇帝很是不解。
“陛下,我朝明太祖是個精明務實的人,他出自農家,並不熟悉曆代王朝運轉機製,因此他設計的帝國製度,缺乏彈性,顯得很僵硬。”
顧橫話音剛落,見崇禎皇帝臉色有些黑,顧橫趕緊道“洪武皇帝說,大明這個大一統的大帝國,隨著時間流逝,朝廷規模在不斷擴大,而財政支出也在不斷增加,然而他當初卻堅持稅賦取於農賦,嚴厲打擊商業,並且將這一政策定為了大明朝的祖製,曆代明帝,不得更改。”
“洪武皇帝覺得自己當初定下的這種製度,延續到現在,他覺得已經不是很合理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