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發:塔~讀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周遇吉怒斬熊通,將首級送往京城,以顯示自己效忠大明的決心。
再後來,太原淪陷,原任山西巡撫蔡懋德自儘身亡。
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之後,又攻取了忻州,進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率領著不到萬人的兵馬,對抗數十萬闖軍,堅守數天之後,糧儘援絕,最後不得不率軍突圍後退保寧武關。
顧橫其實曾經有問過洪承疇,為何會突然帶周遇吉加入新軍,置北方防守於不顧?
洪承疇回答說,寧武關位於山西中部,傳說由鳳凰所變,故有“鳳凰城”之稱。寧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大明景泰年間曾建築關城,與偏關、雁門關一起成為防禦韃靼騎兵的山西三關之一,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但無論周遇吉如何備戰,以山西孤軍是無法與李自成數十萬大軍或者建虜強軍相抗衡的,周遇吉若一直守著山西,山西太原、代州等地的失守隻是時間問題。
最後周遇吉必然要退到寧武關,因為寧武關地勢險要,但是敵軍肯定也誌在必得,而周遇吉又有著一腔孤勇和對大明的孤忠,所以寧武關之戰一定會相當慘烈。
但洪承疇說,周遇吉也是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應該放入新軍中,讓他追隨顧橫,方能更好的發揮周遇吉的才華!
當時顧橫很是震驚!
因為洪承疇的推測,與顧橫熟知的有關周遇吉的資料是基本吻合的!
塔讀——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史料記載李自成的闖軍在寧武關麵前,因為在明軍火炮猛烈的轟擊傷亡較重,李自成便以“五日不降者屠其城”的宣傳攻勢希望迫使周遇吉投降。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明軍火藥也即將耗儘了,一些將領也曾勸說周遇吉改變策略不要一味硬拚,但被“一軍皆忠義”的周遇吉斷然拒絕。
周遇吉還繼續在城內設伏,出弱卒誘敵入城,然後再下閘殺數千人。
由於周遇吉的頑強抵抗,李自成一度準備放棄攻取寧武關,但他手下的將領們一再堅持,再加上離寧武關最近的大同不但沒有援兵派來,反而總兵薑瓖將降表送給了李自成,宣府總兵王承廕也有降表送來,李自成自是喜不自勝。
李自成的闖軍因而再次對寧武關發起了猛攻,在火炮的轟擊之下,關城不斷坍塌,農民軍衝鋒的前隊戰死,後隊馬上跟進頂替,終於攻破寧武關。
李自成的闖軍攻入關城之後,周遇吉繼續指揮巷戰,從戰馬上摔下來後又徒步奮戰不止,在身中數箭被闖軍生擒後也仍然破口大罵不願屈服,闖軍將周遇吉懸吊於高竿之上亂箭射死,然後又將屍體肢解。
周遇吉的夫人劉氏素來勇健,帶領幾十名婦女拒守公廨,登上屋頂向闖軍放箭,全部被闖軍燒死。
城破之後,李自成的闖軍為了泄憤,於是屠殺寧武城,小孩嬰兒都不放過,百姓被殺者甚眾。
崇禎十七年,當明軍都流行一觸即潰望風而降的風氣時,周遇吉特立獨行的舉動無論在當時還是在曆史上均產生了深遠影響,李自成因此一度準備撤回陝西,闖軍攻入北京之後,士卒們還在說:“如果每一鎮的主將都象周總兵那樣,我們如何能夠到達這裡?
回想到這裡,顧橫望著周遇吉告辭後遠去的堅挺背影,不禁多了幾分敬佩!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幾日後,周遇吉突然一臉喜色的來找顧橫,顧橫好奇地問道:“何事讓周旅長如此開心?”
周遇吉很高興地道:“公主,大喜啊!我剛收到確切消息,在這關鍵時刻,大西軍鎮守川北朝天關的劉進忠叛變降了建虜!”
“劉儘忠?”顧橫對這名字有些陌生,又有些許熟悉。
周遇吉趕緊介紹道:“劉進忠是大西軍的重要將領之一。早年與大西軍將士浴血奮戰,有一定的戰功,取得張獻忠的信任。”
“但隨著戰爭形勢的不斷變化,兩年前,他在川南與楊展、張文燦作戰時,就表現了通敵的跡象,私自放走過敵軍。”
聽到這裡,顧橫忍不住道:“以張獻忠的性子,怎能再容此人?”
周遇吉道:“公主莫急,這中間確實有些有趣的故事呢!公主可有興趣聽個一二?”
顧橫點了點頭,周遇吉便繼續道:“後來劉進忠奉命鎮守瀘州,因指揮錯誤,作戰失利,遇到從永寧出戰的楊展,戰敗被俘,後來他逃歸回營,張獻忠聽說了這件事,想治他的罪,劉進忠畏懼,便叛變向合州,投降了楊展。”
“隨即他又與安嶽諸生張象叔合謀,企圖往重慶投降曾英,因意見不合,遂引兵出走保順,曾英命於大海追至遂寧,於大海戰敗。”
“劉進忠又轉而與搖黃義軍袁韜會合,尊稱他為新天王,沒過多久,發現袁韜沒有大誌,不能成就大事,於是劉進忠又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