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橫忙點頭道:“沒錯,隻是很抱歉,沒想到你父親他暫時還要忙於考察,關於你認祖歸宗的事情?”
顧橫沒有再說,因為她不知道李寄與徐家的具體情況。
李寄卻大方道:“其實,公主,上次江陰城內,你給我人馬,讓我暗中守護徐家,我後來確實阻擋了一批又一批的流民和惡奴,使徐家免遭厄運。”
“而且,公主你後麵又讓孟公子再調度人馬給我,讓我處理江陰城內的奴變事情,徐家及江陰城的富戶們對公主,對我都很感激。”
“所以,徐家後麵主動修書一封給家父,說了江陰城中奴變的事情,願意讓我認祖歸宗,家父也回信說非常同意,並以我能為公主處理江陰城奴變的事情而感到驕傲!”
“公主,我已經在徐家認祖歸宗,我很感激你。所以,我畫了一幅山水圖送給你,希望你喜歡。”
李寄的聲音溫溫潤潤,如涓涓泉水般美妙,沁人心扉;又如玉磬敲擊後穿林的響聲,聲聲入耳。
顧橫在李寄拿出那幅畫後,便忍不住打開細看。
這是一幅村居山水圖,畫中一白衣男子身無長物,惟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而已。他正在鬆樹下讀書,閒時喝鬆花釀的酒,春水煎的茶。
畫卷左上方寫有一首元曲《人月圓·山中書事》的一部分。
這首元曲是宋未元初的一位叫張可久的讀書人寫的。
原本曲中有上半部分,是“興亡乾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般的述史。
但李寄不知為何,沒有寫上,隻寫了下半部分“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鬆花釀酒,春水煎茶”。
顧橫看後,忍不住道:“這句“山中何事?鬆花釀酒,春水煎茶”,仿佛帶本宮置身於一幅靜謐的山水畫中,一種寧靜的美感油然而生。”
李寄彬彬有禮地笑道:“公主喜歡的話,我很開心。公主日後是大明天子了,也是大明第一位女帝,或許以後的你會總是忙碌於各種瑣事,時刻感受著焦慮。”
“但若能夠在這喧囂的紅塵中找到一片山水,便能夠讓自己得到一份寧靜和放鬆。”
“而這幅畫中的“鬆花釀酒,春水煎茶”,其實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我希望,日後公主在這繁忙的日子裡,不妨嘗試著尋找一些簡單的樂趣,像是泡一杯茶,品一口酒,或是漫步在山林間,享受天地間的美好。”
顧橫聽了,思忖了片刻,道:“你說的對,紅塵中往往有太多的煩惱和困擾,但我們也需要給自己留一些時間,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去尋找內心的平靜。”
“我之後會努力學會從喧囂的紅塵中找到一片清淨之地,讓鬆花釀酒,春水煎茶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讓我也能擁有一份遠離紛擾的寧靜和美好。”
李寄聽了,很是欣慰,道:“公主能這樣想,實在再好不過!”
顧橫也微笑著回答:“嗯,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所以,無論是在人生的起點還是終點,我都會努力保持一顆豁達的心態,勇敢麵對生命中的風雨,珍惜每一個美好的瞬間,讓自己的生命也能夠如夏花般絢爛,如秋葉般靜美。”
李寄望著此刻一身紅衣,自信滿滿的公主,感覺她仿若冬天裡的太陽,溫暖而又奪目!
而顧橫看著李寄,突然道:“你今日送我這幅畫,其實還有一層意思吧。”
“你是不是不想留在新軍中,想追隨你父親“遠遊秦中,射獵賀蘭太白”的誌向?”
李寄仍是溫文爾雅地笑著,道:“公主依然還是很了解我,不錯,待參加完公主的登基大典,我應該就去雲南和緬甸一帶,和家父一起去四處走走,順便把公主想要的都畫下來,寫下來。”
李寄說這話,就像日常吃飯喝水一般,看來是真的很喜歡那樣漂泊無定的生活。
但顧橫卻有些惋惜,因為曆史上,李寄就是一個隱士,但他確實很有才華。
明未,李寄聽到李自成攻陷北京,朱明皇朝覆滅,出於當時讀書人普遍的正統思想,他“徒步走留都,上《平賊十策》”,為南京的南明小王朝獻計。
然而那些王爺、達官貴人是看不起一介布衣的,對他的“平賊”謀略更是不屑一顧。
可是江陰城內,顧橫親眼見識了李寄的才華,其他人都在守著江陰城,無暇顧及江南奴變的事情。
是李寄,憑著顧橫給的少量人馬,不動聲色地徹底平定了奴變,讓江陰城官紳富戶以及普通奴才都很滿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