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曹操目前雄踞中原地區,北占了天時;孫權統轄了江南八十一縣地區,南占了地利;皇叔若能奪下益州五十四縣,則可在西麵同時占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劉備眼前一亮。孔明接著說:“‘三分天下’便是,曹操在中原建立魏國,孫權在江南建立吳國,都是遲早的事情;皇叔可趁勢在益州建立蜀國,將漢土大體分成三大板塊,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麵。”
劉備為之一振。孔明雙手一背,望著天花板,若有所思地說:“我認為,一旦三國鼎立的局麵形成,就某種意義而言,天下就太平了。”
劉備不解。孔明解釋道:“三國的勢力可謂旗鼓相當。若甲方貿然進攻乙方,乙方必會與丙方聯合對抗甲方,最終將甲方吞並與瓜分。換言之,在各方勢力均衡的前提下,哪一方都不敢輕舉妄動,否則就是自取滅亡。三國實力相當,就連北方的匈奴、西部的羌族、南方的蠻夷等遊民部落也不敢輕易進犯。屆時,天下就可以太平好長一段時期了。你認為呢,皇叔?”
劉備連連點頭:“對,絕,妙!先生的一番賜教,令某大開眼界,豁然開朗!誠如先生所言,一旦三國鼎立的局麵形成,曹操就難以一統天下了。”
“正是如此。”孔明略帶自豪地說,“其實我早已有此想法,隻恨遇不上可以分享的人,今日皇叔來此,終於可以一吐為快。益州沃野千裡、士民殷富,且地形崎嶇險惡,易守難攻。益州牧劉璋雖與皇叔同宗,但論治國能力,卻遠遠不及皇叔。若能拿下該地,皇叔將可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
劉備不解:“為何曹操和孫權不去進取益州呢?”
孔明說:“取益州,必先取荊州。曹操北征方歸,應當正策劃進取荊州;孫權剛滅黃祖,正處於統一江南、穩定政權之秋,故作休養生息狀,暫時不便西進;劉表坐擁荊州之土,皇叔為其同宗兄弟,又對荊州有所貢獻,想必不會受其排斥,應趁此機會在荊州穩住陣腳,壯大兵力,待時機成熟時再作良圖。就目前形勢而言,皇叔更具備進取益州的各項先決條件。”
劉備三度跪求:“若是這樣,先生就非出山不可了!”
孔明再次扶起他,說:“皇叔不必拘禮於此。其實在下也曾想過投靠皇叔,隻因一些私人原因,暫時不便為之。”
“先生有何困難之處,但說無妨。”
“我發過誓,一定要在自己出山前完成終身大事,如今尚未成親,所以…”
“先生出山之後一樣可以成親啊,這事我全包了!”
“皇叔有所不知,其實我已有意中人,她就住在鄰村。我若出山了,恐怕再也沒機會見她了。”
“先生可以帶她一起走啊,我可以安排你們的婚事。”
“那也得看她想不想走才行,我不能強迫她。再說了,自古以來婚事皆由父母安排,豈能由外人代勞?雖已失去雙親,但我已想好,一定要先見她一麵,再下決定。”
劉備忽然想起那天司馬徽給他的信條,忙取出來。孔明一聽是老師寫的,忙打開一看,上麵寫著:
天下興衰,庶民有責;保家衛國,責無旁貸。與其隱居求安寧一時,不如出道打江山一世。英雄之道在於敢說敢為,賢者之理在於相時而動。英主難求,良機難得,切勿錯失!
司馬德操上
孔明合上信條,深有體會地說:“老師,我明白了!若不嫌棄,在下願效犬馬之勞,助皇叔扶綏萬方!”
劉備大喜,便叫關羽、張飛將禮物拿進來,放在桌上,全是金麻錦緞之物。
孔明一看就急了:“我不是說了嗎,皇叔的禮物我不能收!”
張飛虎著臉說:“我大哥看得起你才給你,你敢不給麵子?”
劉備瞪了他一眼,對孔明說:“我三弟不懂禮貌,先生請勿見怪。從這一刻起,先生就是吾之軍師,軍師應聽令於主公。此乃見麵禮,感謝先生能以大局為重,出山相助。”
孔明無奈,隻好收下禮物,說:“既歸於皇叔,當隨皇叔而去,但舍弟尚未回來,我有些話要交代他;而且,我必須去和我愛的人見一麵,跟她說清此事,我不能對她沒有交代。皇叔,你們可否在本舍暫住一宿,待我處理完這些事情再一同回去?”
劉備同意了,於是三人在草廬中住了一晚。
次早,諸葛均回來了。孔明對他說:“我受皇叔三顧茅廬之恩,決定出山相助,以報其恩。你安心在家吧,等助皇叔成就大業後,我自會解甲歸田,從此不再涉政。”
“二哥當真要走?”諸葛均早已知道他會走,但沒想到這麼快。
“對,我若不走,將深負眾望,情理不容。我現在就去見月英,你要保重。”孔明用力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二人深情擁抱,握手告彆。
隨後,孔明暫彆眾人,自行去鄰村找月英。月英見到孔明時很開心,二人促膝談心,情意綿綿。
話到情深處,孔明忽然收斂笑容,說:“阿英,還記得之前跟你提過的劉皇叔嗎?他昨天來找我了。”
月英一愣,緊緊望著他的雙眼,似乎已知道他想說什麼了。
“自從第一眼看見劉皇叔,我心裡就認定了,他就是我畢生要追隨的人。我已經答應他出山了,自然要跟隨他一同打天下。我要走了,不知以後還能否相見,如果你不想等太久,就自己找個好歸宿吧。對不起,我辜負了你的愛,實在很愧疚,但是國家正值用人之際,我若不出山,將愧對天下,愧對自己。阿英,你是我的唯一所愛,我真的不想離開你,可我更希望你能過安穩的日子,跟著我,是不可能過這種日子的,所以……”說到這兒,孔明哽咽了。
月英既驚訝又失落,儘管早已做好心理準備,可她還是覺得太突然了。但是,憑她對孔明的了解,她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的,一隻胸懷大誌的鳥是不可能一輩子躲在窩裡的,總有一天要展翅高飛。她和孔明相擁而泣。
孔明含淚告彆了月英。本來,如果不是名聲在外,劉備也不可能來找他,他完全可以和月英結為夫妻,在鄉下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可惜時勢不允,他有重大使命在身。他也想過把月英帶走,但為了不連累她,隻好放棄了。在此亂世,能放下感情包袱、出外闖蕩的人並不在少數,孔明就是其中一個。
孔明告彆了家鄉隆中,隨劉備回新野去了。自此,他們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友,每日談論天下大事,既包含海闊天空之廣度,又不乏入木三分之深度。孔明的許多新見解令劉備耳目一新,劉備的許多觀點也令孔明佩服不已。孔明每日招軍買馬,並將自創的戰場陣法傳授給關羽等人,讓他們每日教練。
就這樣,劉備軍的兵力與日俱增,勢力日益強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