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張江明正在辦公室裡盯著兩張報紙琢磨著什麼。
這兩張報紙,一張是《省城日報》,一張是《證券報》。張江明看到的是這樣一條消息:
《堅強的黨支部是最大的信用》
本報評論員李紀
近日,關於海西市華恒銀行向通海市青山礦貸款一事,在媒體上沸沸揚揚。企業有生存權,銀行有自主經營權,公眾有知情權,當這“三權”所需碰撞在一起,便攪弄得大家糊塗起來。
銀行按規定放貸,隻要程序合規,便無可厚非。在前麵的爭論中,我們看到,大家爭論的是,青山礦究竟有沒有獲得貸款的資格。
據華恒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山礦確實資不抵債,他們為青山礦發放的貸款,采取的是信用貸的形式。也就是說,青山礦經營者信用狀況良好,具有獲得貸款的資格。
反對者的理由是:新公司成立時間短,生產經營僅僅一個月,沒有足夠的信用可以支撐。但她恰恰忽視了新公司一個最核心的信用點,那就是青山礦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
之所以說堅強,是因為在這個黨支部的帶領下,把一團散沙的礦工組織起來,停產的青山礦得以複工,讓青山礦發揮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從這個層麵來說,一個堅強的黨支部,就是最大的信用。
張江明放下報紙,又看著文件夾裡的一則通知:
經研究決定,全市基層黨組織建設會議地點由通海縣改為市委黨校舉辦,時間不變。
張江明靠著椅子背沉思起來。
青山礦“黨支部領辦合作礦”的提法,他是非常支持的,為此,他專程帶著遲高海,去向市委組織部長丁新波彙報,爭取到把今年的全市基層黨組織建設會議放在通海縣舉辦,其中一項日程便是去青山礦參觀。誰曾想兩個記者之間的鬥法,把青山礦牽連了進來,最終導致青山礦的貸款被抽掉,青山礦已經陷入絕境。
青山礦被抽貸後,遲高海來向他彙報,建議縣裡支持一下青山礦。張江明理解遲高海的心理,畢竟樹立一個典型不易。但張江明思來想去,否決了遲高明的提議。當下青山礦正處在火山口上,不管是銀行貸款,還是財政扶持,都怕惹上麻煩......
這時敲門聲響了,張江明立刻調整了坐姿,喊道:“進!”
進來的是秦海龍,他打了個招呼:“張書記!”
“老秦啊!來,坐坐!”張江明指了指桌子對麵的椅子,示意秦海龍坐下。
“老秦呐,自從你去了大山鎮,今天是第一次來我這裡啊,是不是對我有意見?”張江明笑嗬嗬地說。
“哪敢哪敢,借我一百個膽也不敢啊。”
“我知道你去大山鎮挺辛苦的,堅持一兩年,有了合適的人,早早把你換回來。”
“張書記,我今天是來向您檢討青山礦的情況的。”
“檢討?”張江明好奇地看著秦海龍。
“青山礦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好好的一個典型毀了,作為班長,我有責任。歸根結底是我習慣了當甩手掌櫃,對這項工作關注度不夠,把青山礦和整個大山鎮的礦業發展都甩給了勝濤同誌,導致現場會不能在咱們縣召開。”
張江明似乎從秦海龍的話中聽出一股味道來,他起身,給秦海龍倒了一杯茶,“老秦,你嘗嘗,這是白茶,很祛火。”
“老秦啊,去大山鎮前,我和你談過,你要把握大局,具體的事多讓勝濤他們去乾。我看你乾的不錯,不要有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