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死命令,兩個月之內造出雷達完成數字陣列雷達的解析之後,陳念直接取消了去圖書館的計劃,三口兩口扒完了飯,扭頭就往公寓的方向走。
轉身的那一瞬間,他隱約看到喬麥臉上的表情有些古怪,但也沒當回事。
直到當天晚上,他寫文檔寫到深夜,跑到陽台上喝茶休息時才突然反應過來:自己好像確實有點不當人了啊。
嫖完就走,頭都不回,純拿人家當刷點工具了。
這種感覺……怪怪的。
不過好在喬麥肯定是看不出來的,估計也就是心裡有點疙瘩罷了。
下次找機會再給她點回報吧。
比如搞個什麼機電相關的邊緣的小技術、把她的名字掛一作發到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學報上之類的……
這麼想著,陳念又心安理得起來……
……
整整花了三天的時間,陳念才終於把數字陣列雷達的所有技術文檔整理出來。
一如既往的,仍然隻有關鍵點。
包括運行所必須的程序,也隻是列舉了核心算法的實現方式,並沒有像某些憨憨一樣老老實實地把代碼一行一行地敲出來。
整理完所有文檔之後,他撥通了陳果的電話,簡單交代了幾句,便直接把文檔發了過去。
而後者已經見怪不怪,收到文檔後大致檢查了一遍完整性,便迅速轉發給了星火工作組內對應的負責人。
短短二十分鐘之後,中電科14所便收到了文檔;
兩個小時之後,一套能力極強的研發班子組成,劉永坦擔任組長;
四個小時後,數字陣列雷達項目正式啟動。
一係列的動作都以極高的效率完成,整個隊伍的組織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造就這樣的效率的原因其實隻有一個:這項技術對於現在的他們來說,實在是太寶貴了。
哪怕隻是看一眼,都是賺到。
更何況,現在是交到他們手裡去研發實現。
沒有人願意耽誤時間,在絕對的收益麵前,其他任何臃腫、繁瑣的流程,都得讓路……
14所內,劉永坦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他再一次拿起了那一疊並不算後的技術文檔,一頁一頁地仔細翻閱。
嚴格來說,如果從他的視角來看,這其實算不上是“技術文檔”,充其量,這隻是一份相對詳細的“技術總結”罷了。
但是,就是在這十幾頁紙的空間裡,這個作者用極度高屋建瓴的視野,把數字陣列雷達技術的全貌進行了拆解,明明白白地列出了所有的技術難點、所有的解決方案、所有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要求、所有的替代方案、甚至還有所有可能的衍生技術及優先級……
雖然在大部分時候,所謂的解決方案都隻有短短的幾句話,可那幾句話,無一不是濃縮到極致的、足夠劈開一切障礙的精華。
能做到這種程度,劉永坦真的沒辦法想象這個作者對雷達技術的研究到底有多深刻。
作為國內雷達研發的領頭人,作為以一己之力讓整個國家擁有了超視距探索能力的超級大牛,在這一刻,他甚至都感覺到了一種壓迫感。
來自純粹技術領域的壓迫感。
真想把這小子拐過來啊……
可惜,他已經被601所提前圈下了。
就算後期要調動,排著隊要抓他的部門也有一大堆。
戰鬥機搞完了搞航母,航母搞完了搞艦船,艦船搞完了,說不定人家又去搞核潛艇了。
何年何月才能輪到雷達?
這麼想來,能占這一次便宜,提前搞到數字陣列雷達技術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