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才剛剛飛來南方沒幾天的陳念,又跟著顧同飛回了洛陽。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p12完成了一次解析。
由於p12已經基本製造完成、而且自己又已經解析過更高階的p15,這次解析的消耗低至極為誇張的0.01點,也就是現在的陳念全身心投入學習1個小時的收益。
這樣的的解析是極為劃算的,雖然沒有帶來任何新的知識增量,但可以用極高的效率幫他快速熟悉目標物品,省去了額外去學習了解的時間。
所以,當顧同火急火燎地安排了專人準備給陳念介紹p12項目的基本情況、介紹這款空空導彈的基本設計原理時,他卻驚訝地發現,陳念這邊,都已經開始根據p12的最新進展,準備做新技術融合了……
所以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顧同很想問問陳念這個問題。
你說你搞出來p15,雖然不太能理解,但好歹那還是你自己的原創設計,勉強能接受。
但p12?
這可是我親手搞出來的項目!
從0開始,積累到現在,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困難、突破了多少障礙。
每一次的技術進步,都會讓項目組裡的眾人歡欣鼓舞。
但現在,你就那麼簡簡單單地瞄了一眼導彈,就立刻如數家珍地把諸多技術細節報了出來,甚至還能提出建議,用你自己的p15中附帶的技術來做優化……
那種感覺,就好像陳念才是總設計師,自己就是個臨時抓來的打工仔一樣。
保密工作也沒問題啊……
整整兩周的時間,顧同都沉浸在這樣的自我懷疑之中,尤其是在看到陳念再一次用出了當時在14所造數字陣列雷達時的“集成電話大法”時,他的震驚和崇敬達到了頂峰。
哪見過這麼乾活的?
這他麼還能算搞研發嗎?
根本就是抄作業。
還是手把手教你怎麼抄作業。
下麵的研發人員可以說幾乎是腦子都不怎麼需要動,隻要順著陳念的方向、順著他的思路去執行就好了。
他們一天之內取得的技術突破,比以往一個月還要多。
多到本來已經堆到極致的資源都不夠用了,製約p15誕生時間的因素,不是技術研發的速度,反而是配件工廠的生產速度……
就在這樣的怪異又高效的氛圍之下,p15的完成度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了60,而p12項目更是完成了蛻變。
原本馬上就要定型p12做出了幾項重大的技術優化,其中包括但不限於發動機、製導雷達、彈體設計、以及固體燃料。
在這樣的優化下,原定射程隻有70公裡p12,最終測試後,射程居然達到了130公裡。
並且,上機測試的打靶成績,達到了驚人的10發10中。
哪怕稱不上“劃時代”,但這也絕對是一款能“跟上時代”的導彈了。
&n120c,也絕不落下風。
帶上這款導彈,已經入列的殲二十二在接下來的演習裡,就可以承擔更多、更“豐富”的任務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