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陳念不由得有些佩服。
什麼叫科研精神?
自己的這些同學,那是真的把科研當成一種能滿足自己的娛樂方式了。
就跟錢學森那時候在宿舍造火箭一樣,他們也是在教學樓的草坪上測飛控。
如果時間足夠,說不定他媽呢的成果就會一步步上升,直到造出真正的b2飛控係統。
這對於整個國家的飛控發展,絕對會有不小的助力。
陳念真誠地看著於越,開口說道:“你們這是真挺牛逼的,要是做出來,記得跟陳教授報告一下,說不定能給你們發個大獎。”
“害,什麼獎不獎的,就是玩兒。”
於越擺了擺手,突然話鋒一轉說道:“哎,說真的陳念,你過來幫看看吧?我們班裡就你氣動學的最好,幫忙給點建議?”
話說到這裡,陳念也不再拒絕,他跟著於越一架一架地看過去,但看著看著,他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勁。
這架的機翼設計有問題,後掠角太大了,這麼做的話,模型機倒是還沒問題,如果是真飛機,速度一拉起來,湍流會順著機翼把尾翼撕碎的這架f16也不行,設計沒有抓住靜不穩定的精髓,隻是有一個相似的殼子而已,這樣一來,就相當於舍棄了f16的大迎角渦流優勢,低速性能降低——為了彌補這一點,設計者又調整了這架飛機的邊條翼設計,把整個氣動布局搞的更亂了。
難怪它飛起來晃晃悠悠的呢。
還有這架殲八,倒是設計的沒問題,但航模發動機的推力實際上比殲八本身還要誇張,他這都不能算飛機了,得叫火箭。
至於那架鷂式在沒有設計垂直起降功能的情況下,它的氣動布局完全是個累贅,還不如像f35那樣呢.等等?
我還真能說出那麼多問題?!
陳念突然一驚。
這一年多的學習,他一直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新手,之所以能給出設計的建議,無非是在係統的加持之下的信息優勢。
所以,當時楊偉找到他讓他參與殲二十上艦改造的項目時,他還有些忐忑。
但就在今天,就在這一瞬間,他卻突然發現,自己已經不是一無是處的新人了!一看到機翼,腦子裡便自動生成了一係列翼麵渦流的信息;一看到機腹,便開始考慮升力體布局;一看到全動平尾,便開始考慮操控、電傳係統.而且,最關鍵的是,自己居然還都有思路、都有想法!對於一些簡單的設計,幾乎隻需要一個瞬間,那些數據就自然而然地跳到了自己的腦子裡!
臥槽?!長達一年的高強度的學習,終於有了回報?再加上自己融合的各種技術解析的知識和經驗,現在自己的真實水平,實際上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隻是自己之前一直不知道,沒自信罷了!
那這麼一說,自己豈不是可以試著去設計殲二十的上艦型號了?
陳念心裡一陣激動,他恨不得馬上衝回去試試,但既然答應了於越,也不好食言。
於是,他一邊繞著場地走,一邊開口把這些航模的問題一個接一個跟點名似的快速說了一遍,聽得在場的眾人一愣一愣的。
一開始,還有人以為他是來裝逼的。
但隨著他把問題說得越來越細致、隨著航模主人點頭的頻率越來越頻繁,大家也都看出來了:大腿來了!
這還等什麼呢?此時不抱更待何時?於是,他身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整整花了一個多小時,他才終於講解完了所有模型,大部分也提出了優化的建議。
隨後,他跟眾人告彆,離開草坪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而此時,草坪上的眾人還沉浸在震撼中。
要知道,剛才陳念點評的,可是這片草地上的所有航模!懂一兩個不算什麼,懂幾個體係也還算正常,但是全都懂、全都能給建議.那是真神了。
有人湊到於越旁邊問道:
“於越,這兄弟.他誰啊?這也太牛逼了,少年班的?博士生?能不能給拉進我們社啊?”
聽到這話,於越搖了搖頭,回答道:“不是少年班的,跟我一個班的。”
“隻不過人和人不一樣罷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